手機端
掃碼瀏覽

[歷史軍事] [歷史] 大秦帝師 作者:殷揚 (已完成)

[複製鏈接]
677 |451
胥槐澤 發表於 2021-11-30 22: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上車 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暢遊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註冊

x
秦始皇決心奮六世之余烈,發動統一戰爭,掃平山東六國,歷經十年征戰,秦始皇終于實現了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的雄心壯志。
  明星企業的營運官周沖意外地來到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因緣際會,成了秦始皇的帝師,名震天下。在他的輔佐之下,秦始皇要如何才能完成統一國家的歷史使命,秦始皇還會再造秦陵、阿房宮、長城,還會再焚書坑儒?在一代帝師周沖的輔佐下,大秦帝國將走向何方?
PS︰秦始皇是一個很富爭議的歷史人物,在後人眼里罵名多過英名,從而掩蓋了秦朝很多可貴之處︰秦國政府的高效率、清廉程度、健全的法制體系、崇尚法治的精神、賞罰分明獎的懲制度都不是後世所能比擬,人才的招攬與使用更是獨樹一幟,秦軍強悍的戰斗力後世王朝難以並肩。更可貴的是秦始皇本人對新事物的欣賞和把握與運用能力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就是在人類歷史上也是不多見。
  

[ 本帖最後由 ark17303 於 2009-1-23 22:16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胥槐澤樓主 發表於 2021-11-30 22:38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一卷 初試啼聲 第一章 人,要靠自己
谷飯兩碗,麥飯一碗,豆葉湯三碗。再上一碗菽飯。”店老板扯著嗓子沖店里面吼一嗓子,轉過身看了周沖一眼,開始推銷︰“這位小兄弟,你要點啥?小店有谷飯,麥飯,菽飯,黍飯,還有稻飯、吹餅,有菽葉湯、竹筍湯、牛油味的、狗油味的、羊油味、豬油味的,小兄弟,你要品嘗哪一種?”

    都知道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度,但是在先秦時期(按︰先秦是指秦朝之前),其飲食文化不要說與現代,就是和唐宋時期比起來都差得太多。

    我們現在日常生活中吃的是大米飯,也就是稻子做成的飯,在戰國後期水稻也在生產,但是其產量不高,在糧食的比重中所佔的比例太小,高居首位的是谷子。麥子也有耕種,但是其吃法與現在的面食大為不同,主要是粒食,即煮熟了吃,即使是現在,中國某些地區仍在粒食小麥,叫麥飯。在戰國時期,由于石磨的發明,逐漸開始面食了,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在咸陽的街頭已有賣餅的小販。

    黍飯即是黃米飯。菽就是我們現在日常生活中的豆子,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內,豆子不是象我們現在一樣磨成豆腐吃,更不是用來榨油,而是煮熟了吃,稱菽飯。

    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油料可供選擇,在先秦時期老百姓吃的是動物油,因為那時沒有植物油,而且根據不同時期使用不同的動物油,比如春天用牛油煎小羊、乳豬;夏天用狗油煎野雞和魚干;秋天用豬油煎小牛和小鹿;冬天則用羊油煎鮮魚和大雁。(按︰我個人認為這種吃法只能存在于權貴、富商巨賈之家,小老百姓哪有這種待遇。)

    豆類在古代很受歡迎,一是因為豆可以食用,還容易貯存,因而很長時期內政府是鼓勵種豆。老百姓也樂于種豆,因為豆子除了食用外,豆葉還是老百姓常吃的菜,豆葉湯是窮苦百姓常喝的湯。

    我們都知道江南是魚米之鄉,稻米主要出產在江南之地。但是,在先秦時期,中國的經濟重心在中原和關中一帶,江南人口稀少,開發程度不高,稻在糧食中所佔的比重不大,因而稻雖美,大米飯好吃,但應用並不廣。這家咸陽的飯店能賣稻飯,在當時屬于很不容易的那種,店老板想起來就興奮,頗有幾分自豪,很是得意地看著周沖。

    周沖這個明星企業的白領雖然工作繁忙,喜歡在閑暇之余讀點書,特別是中國歷史書更是他的一大愛好,也知道稻、稷、黍、菽、麥、麻的區別。即使他不明白這些區別,放眼一望,那些客人吃的不是麥飯,就是豆飯這些在現代社會根本就不可能吃到的食物也知道他肯定吃不了,唯有吃得了的就是店老板引以為自豪的稻飯,外加餅了,張嘴就要說“來一碗稻飯,再加一只餅”,突然想起自己襄中羞澀,腰無分文,改口說道︰“不了,我不餓。”

    他這是遮掩之詞,用來掙面子的,沒想到見多識廣的店老板心直嘴快,一口就揭穿了︰“你還不餓?你在這里站了老半天了,口水一個勁往肚里吞,撒謊也不找個地兒,在我牛大眼這里行不通。”

    周沖的臉一下子就紅了,忙辯解道︰“我的錢給小賊偷了。”小賊就是小偷,周沖雖是稀里糊涂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以他的細心已經明白這是戰國時期的咸陽,現在的秦王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只不過他還沒有開始他那場永載史冊的統一戰爭。小偷在古時叫小盜,或者叫穿窬小盜,或者叫小賊,這點周沖還是知道的。

    讀過不少歷史書的周沖自認為應付得還算可以,可是讓他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店老板以及店里的食客听了他的話一下子緊張起來,食客放下飯碗,牛大眼不再招呼客人,緊盯著他,店老板急急忙忙地問道︰“你在哪里丟的?你快說,我們好去抓賊,要不然我們可慘了,要進大獄。”

    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實行連坐之策,對于奸利之事要相互監視,向官府告發,是以秦國“道不拾遺”,得以大治。店老板他們听聞周沖的錢給偷了,這事雖說不大,要是在他們監督的地區發生的話,他們脫不了干系。而秦國的法律都知道是嚴刑竣法,輕罪重罰,雖是小案件,罰得也不輕,還有不怕的。(按︰孟嘗君用雞鳴狗盜之徒偷了秦王的上等袍子買通秦王的愛妃,才得以逃回齊國,那是諸侯之間的角力,與老百姓的關系不大。)

    周沖對于他們的反應先是一驚,馬上就明白過來了,這事要是驚動官府的話,他這個不明不白的穿越人受到的處罰不知道有多重,一個不好把他當成奸細給砍了腦袋也不是不可能,忙改口道︰“是我自己不好,給弄丟了。”

    “你可嚇死我們了。”店老板他們長舒一口氣,食客端起飯碗,開始扒拉著進食了。

    店老板招呼了兩個客人,對周沖道︰“小兄弟,你請坐下。”扭頭沖里面吼道︰“給小兄弟來一碗麥飯,一碗豆葉湯。”

    周沖已經是餓得前心貼後背了,咽下去的口水可以裝幾海碗了,頗有幾分欣慰,向店老板道謝︰“謝謝老板的好意,可我沒有飯錢。”

    “人在外,難免有個急事兒,這飯錢吶先給你記著,等你有了再給我也不遲。”牛大眼很是和藹,給他搬過一張凳子道︰“小兄弟,來,坐這里。”

    在中國史書上,秦國是“虎狼之國”“首功之功”,被儒家斥為只知利而不知義,在周沖的印象中,秦國的百姓也應該是只知道利益,不知道義的奸民了,萬未想到牛大眼這個飯店老板居然如此仗義,給他飯吃。至于飯錢先記著的話,只不過是照顧他的面子說的,等于是白送他一頓飯吃。

    按照我的看法,秦國之所以能在群雄並爭的戰國時期勝出,最終統一中國,除了秦國擁有先進的軍事措施外,其政府效率非常高,可為後世楷模,對老百姓的管理固然有嚴刑竣法、輕罪重罰的不是之處,總體來說還是很有效率,管理得非常不錯。而後世史家卻抹煞了這點,可嘆也!(按︰僅為我個人看法,朋友們不必當真。)

    周沖真的是餓急了,也不客氣坐了下來,道︰“牛大哥,能不能給我一碗稻飯?”不是周沖挑食,而是他這個吃慣子大米飯的現代人吃不慣麥飯、豆飯之類的古代食品。

    稻生長在江南,而咸陽遠在關中,相去兩三千里,一碗稻飯雖不是價值不菲,比起豆飯之類也是貴了許多,周沖處于危難之中,能有食物果腹就不錯了,萬未想到他居然還要挑食,不僅牛大眼愣住了,就是那些客人也愣住了,要不是他們礙于秦國不準老百姓私自交頭接耳的律法的話,肯定是議論紛紛了,大是指責周沖的不是了。

    歷史知識再一次發生了作用,周沖方才記起他的不對,忙道︰“牛大哥,小弟這是不情之請,要是有為難之處,還請牛大哥不要介懷。牛大哥,請給小弟一碗豆飯。”

    牛大眼笑了,說道︰“小兄弟不用客氣,在我們大秦國,除了種地、殺敵可以獲得獎賞外,做好事也有獎賞。小兄弟,一碗不夠吧?給小兄弟兩碗稻飯,一碗竹筍湯。”

    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推行“功自耕戰出”,這一措施倍受後世譏評,特別是儒家更是抨擊得體無完膚,然而這是一條適應當時群雄並爭的良策,秦國之民在家是好農夫,在戰場上是優秀的軍人,是以秦國戰時不乏良將猛士,而平時則國用足,才能得以越戰越強,最終統一中國。

    一個小個子店小二端來飯和湯,放在周沖面前,道聲慢用退了下去。

    周沖抓起筷子插在飯里,卻並沒有往嘴里送,牛大眼很是奇怪,問道︰“小兄弟,飯菜不可口?要不,給你加點牛油。小兄弟,你咋了?咋淚水滾來滾去?稻飯不可口,也不用流眼淚啊。輕紀輕輕的,咋就愣沒用吶!”

    愣了一陣,周沖站起身,向牛大眼深深一揖,道︰“謝謝牛大哥,我飽了。今日之情,容後回報。”也不等牛大眼說話,轉身出了飯店。

    周沖讀史,曾慨嘆古人不食“嗟來之食”何其迂也,可當自己平生第一次接受牛大眼的施舍時,心中莫名地升起一種屈辱之感,方才領會到古人為何寧願餓死而不吃“嗟來之食”的心情︰那是一種自尊,沖淡了生死。

    當然,周沖不是那種坐以待斃的無用古人,而是暗暗下定決心︰人,要靠自己!決心用自己的雙手擺脫目前的困境。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胥槐澤樓主 發表於 2021-11-30 22:38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一卷 初試啼聲 第二章 絕處逢生(上)
坦率地說,周沖並不是那種意氣用事的人,可是當時那種屈辱感非常強烈。不要說周沖這個生平未受人施舍的人,就是換作一個有自尊心的人處在他那種情況下,心中也會很不好受。要是沒有這種感受,那只能說明自尊心有點欠缺。

    饑餓畢竟是實實在在的存在,雖然可以一時沖淡,卻不可能長久沖淡,沒走出多遠,肚子里咕咕直響,周沖心里又升起一股悔意,悔不該一時沖動,憤而不食。

    悔歸悔,他可沒有再回去吃飯的想法,因為他來到了野外,他相信有辦法對付過去,野外嘛,樹皮草根這些充饑之物周沖有自知之明,難以下咽,姑且不論。野果總有吧,摘得幾枚,吃飽不敢想,略卻饑餓總是行的。

    人在絕境中有兩種表現,一種是想得更糟糕,一切都是灰色的,好象世界末日到了似的。另一種情況就是具有樂觀而堅強不息的那種人又會往好的方面去想,總是認為事情可以解決,困難可以戰勝,周沖正好是屬于後者。

    可惜的是,事實並未如人意,跑了老大一圈野果沒有找著不說,反倒是累出了一身虛汗。

    再樂觀堅強的人當此之情也不得不面對現實,周沖不得不接受處境非常殘酷的事實,心想喘口氣再作打算,靠在一棵海碗粗細的樹身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不經意間,看見山坳里有一間低矮的茅草屋,不由得精神一振,站起身就朝茅屋走去。

    距離不遠,一會兒就走到了,只見茅屋前的石墩上坐著一個老婆婆和一個老爺爺,蒼顏鶴發,其白如霜,皮皺膚結,一副老態龍鐘之態。一般來說,老人因為體力方面的問題,在整潔上會大為遜色,也許還不潔,不過眼前這兩個老人收拾得很干淨,讓人看著就舒服。

    周沖心里沒來由地生起一股好感,上前唱個諾︰“大爺大婆請了。”

    兩個老人精力不濟,正閉著眼楮打瞌睡,給他的話聲驚醒,揉揉眼楮看清眼前不知何時站著一個俊秀的後生,頗為奇怪,站起身,老大爺問道︰“年輕人,你有事嗎?”

    “我口渴,想向老爺爺老婆婆討碗水喝。”周沖昧著良心說,其實他心里是想說能不能給我一點吃的。平生第一次向人要吃的,終是說不出口,才改口說討水喝。

    先秦時期,民風純樸,一口水根本就算不得一回事。不要說一口水,就是一碗飯也不會有事,例如伍員逃難,浣衣女給他飯吃。韓信窮困潦倒之際,漂母時常給他飯吃,還激勵他奮發有為,終于成為載入史冊的大軍事家。這些故事很好地說明了古時的民風遠比後世好,“世風日下”“世態炎涼”並非沒有,也大有人在,比如甦秦的遭遇就是很好的反面例子,至少周沖沒有遇上。

    “年輕人,你等一下,我去給你拿水。”老婆婆非常爽快地答應周沖的請求,扭頭對老爺爺說︰“老頭子,你招呼一下。”顫顫微微地進了屋。

    老爺爺指著石墩道︰“年輕人,你坐,你坐。”

    也許是因為膝下無兒無女,對年輕人特別親切,話語間自然充盈著一種親情似的關愛,這讓身在異世異地的周沖倍感溫暖,忙謝道︰“謝謝老爺爺。”坐了下來。

    剛坐下,老婆婆端著一個瓦罐出來,遞給周沖道︰“年輕人,來,你喝水。”

    先秦時期,我們現在用的瓷碗不是沒有,而是還沒有大量盛行于世,特別是秦國用得就更少了,秦國的盛具朋友們一定知道,以瓦罐為主。“擊甕叩缶”中的甕與缶就是瓦罐類的器具。(按︰擊甕叩缶朋友們熟知,但是千萬不要以為甕與缶可以用來當作樂器使用,更不能理解成那是秦人的娛樂工具,那是貶損秦人的。別的不說,朋友們只要想想敲飯碗是很不禮貌,不登大雅之堂的舉動就明白了。)

    周沖餓極了,連道謝都忘了,從老婆婆手里幾乎是搶過來的,三兩口就把水喝了下去。酒入愁腸愁更愁,水入饑腸卻更饑,周沖並沒有得到水飽的幻覺,反倒是饑火象貓撓似的一個勁往上躥,脫口道︰“好餓。”

    “年輕人,你還沒吃飯?”老兩口同聲問出,又同時說道︰“你進屋,我給你做。”

    老兩口的話里充滿著關愛,這是一個長輩對于後輩的關心與愛護,周沖心里一暖,最後的心理防線為這種親情似的關愛沖淡,距離一下子拉近,很是愉快地接受了兩老的提議不說,還嘮叨了一句︰“我餓得很,有啥可墊底的?”不是周沖得寸近尺,實在是他太餓。

    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實行征兵制,男子都要上戰場,老爺爺也不例外,在戰場上經常吃不上飯,餓著肚子打仗的事就沒少經歷過,很是理解周沖的感受,道︰“有有有。”

    “還有一碗剩飯。”老婆婆走到灶台前,揭開鍋蓋,端來一個瓦罐,走到給老爺爺拉著坐下的周沖面前,把瓦罐放在舊桌上,道︰“年輕人,你先吃著,我再給你做。”

    周沖把瓦罐里的食物一看,倒吸一口涼氣,瓦罐里盛的不是想象中的大米飯,而是一碗豆子,用現代人的標準來說,這是喂牲口的,卻拿來給人吃,實在是太出人意料。好在周沖的反應夠快,想起在牛大眼的飯店里看見那些客人吃煮豆子、煮麥子的事情,也就釋然了。(按︰電影電視里的古人有酒有肉,那是權貴富豪之家,“肉食者”之類,不是小百姓的真實生活。)

    饑火難捺的周沖也顧不得其他,拿起筷子就吃。哪里知道,豆粒一入嘴,那滋味真的很不好說。不用說,豆粒煮得很軟,很爛,這和老兩口牙齒不多有關系。在這之外,還很柔滑,感覺倒還不錯,挺入口的。讓周沖無法下咽的是,還有一股讓人無法忍受的豆腥味,更嚴重的是一是沒鹽,二是沒油。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折磨,要不是周沖使勁閉著嘴,使勁下咽的話,肯定是嘔出來了。(按︰斷腥的方法很多,辣椒、生姜都有這個作用。豆子要是不放鹽,不放油,煮熟就吃,那滋味真的是不好說,親身領教過。)

    老兩口人生閱歷畢竟多,也是明白原因,老婆婆忙說︰“年輕人,味道不好,你先等一下,我給你放點鹽。”

    老爺爺就更進一步,道︰“再放點油,味道就好多了。”

    我們現代的食物要求是味道要好,除了很好的烹調技術外,油鹽是必備之品。油就不說了,鹽有說明的必要。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再平常不過的事物了,平常得可以忽略,可是在古代,鹽卻是了不得的大事情,這是百姓生活的必須品,同時又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再加上當時的科技水平低下,產量不高,從而導致鹽的價格很高,比起現在高了許多倍。在古代,鹽曾經一度提到戰略高度,這是讓人難以想象的事。

    對于窮苦百姓來說,一年能吃上幾回鹽已經是很幸福的事情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我家鄉就有一戶人家,平常菜里不放鹽,要是有客人來了才會放鹽,何其辛酸!

    對于二老的提議,盡管餓得前心貼後背,周沖也是沒有理由不接受,很是高興地放下瓦罐。加油加鹽是大好事,可是,等周沖弄明白之後,他的感覺就是恐怖,因為他看見了他連做夢都想象不到的一幕。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胥槐澤樓主 發表於 2021-11-30 22:38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一卷 初試啼聲 第二章 絕處逢生(下)
先秦時期,做飯用的鍋是青銅鍋,不是我們現在用的鐵鍋,因為那時候的青銅生產技術相當成熟,而鐵的生產技術卻不夠成熟。再加上數百年的戰亂,鐵因其良好的物理性質而首先用于戰爭,再次就是農具,做飯嘛青銅鍋足也。

    老婆婆在鍋下架起柴禾,老爺爺端起瓦罐走向灶台。糊里糊涂來到戰國時期的秦國,與電視電影中古人的大魚大肉生活相去太遠,周沖對小老百姓的生活很是好奇,想看個究竟,跟著來到灶台上。

    老爺爺用清水涮好鍋,拿起一塊很是光滑的石頭,不無自豪地對周沖說︰“年輕人,放點鹽就好吃多了。”把那塊石頭放在青銅鍋里,使勁磨起來,一陣沉重的磨擦聲響起,青銅鍋里出現幾條印痕。

    周沖雖是讀了不少史書,對于老爺爺的舉動卻是不明所以,好奇地問道︰“老爺爺,你這是做啥?”

    老爺爺頗有幾分自責,道︰“年輕人,人老了,沒力氣干活,買不起鹽,就用這塊鹽石給你加點鹽吧。”

    周沖讀史讀到有老百姓一輩子只吃過三回肉的故事,就是沒有讀到過老百姓沒有鹽巴用鹽石來“濫竽充數”的事情,驚詫、驚諤,難以置信,連話都不知道說了。這種事情,要不是親見,打死也不會相信。

    白毛女的故事並非是文人的杜撰的故事,類似于此的故事發生過很多,只不過沒人記載罷了,即使二十五史也不見,真是讓人感嘆啊。

    沒有鹽巴,象白毛女一樣只知道躲藏也太消極了,老百姓的智慧是無窮的,自有其應付之道︰那就是用鹽石來代替昂貴的鹽巴,做飯時在鍋里磨幾下,聊勝于無。(按︰這並非是我杜撰,我有一房七拐八繞的遠房親戚,他家里並非不買鹽,而是很少吃鹽。至于鹽巴,他的老父親一有空就在石頭堆里轉,找有咸味的鹽石。找到了,清洗干淨,做菜時用來當鹽用,在鍋里磨一陣就行了。原因何在?一個字︰窮!窮得買不起鹽!)

    周沖的震驚還沒有褪去,老爺爺接下來的舉動讓他再一次大吃一驚,老爺爺拿起一塊比拳頭稍小的肉,瞧樣子象豬肉,只是上面多了不少烙印。

    “再加點油,這味道就更好了。”老爺爺嘮叨著︰“要不是我年紀大了,不要說吃油,就是吃肉也沒問題。”把手里的肉放在鍋里來回磨動,撲鼻的油香味讓周沖食欲大動,恨不得馬上把這塊肉給吃了。

    老爺爺把肉磨了一陣,小心地把肉放回瓦罐里,再把豆飯倒進鍋里,一陣翻攪,直至冒起熱氣才起鍋。(按︰如此放油法,非我胡說,二十年前親身領教爾!至今記憶猶新!)

    方法雖土,帶有欺騙性,但周沖不得不承認,很有成效,經過老爺爺一番“調味”後,這碗豆飯除了豆腥味仍存以外,的確是可口了許多,沒多久就給他吃得精光。

    這碗豆飯的份量不少,周沖吃了個大半飽,精神也上來了,開始和老兩口聊天。聊了一陣子,才知道老頭姓孫,叫孫幼發。老兩口並非無兒無女,有個三個兒子。只不過,三個兒子全部戰死在戰場上,是以二老無人照顧。

    三個兒子戰死在戰場,正在軍中的孫大爺奉命回家,要不然的話,也不知道死在哪里。秦國雖給後人譏評,但是細細研究其做法,還是有好多值得稱道處。給家里留下一個根,這種做法我們的祖先早就在采用了,並不是美國人的發明創造,《拯救大兵雷恩》沒啥好吹的。

    孫大爺的經歷讓周沖吃驚,因為他參加過長平大戰。長平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役,趙國數十萬精銳部隊在這一戰中全軍覆沒,生還者不過二百多人而已,其余的不是戰死、餓死,就是給秦軍殺死。自此一戰之後,山東諸國再也沒有實力抵擋秦國的進攻,秦國的王業自此成也。

    性好歷史的周沖對長平之戰很感興趣,不由得精神大振,孫老頭這個親身經歷者就在眼前,有不明白的事情正好請教他。一說起當年的戰事,孫老頭也來了興趣,自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最讓周沖吃驚的是孫老頭還是一個驍勇善戰的騎兵,而且還是奉白起之命負責扎口袋的那兩萬騎兵之一,與趙括率領的突圍之軍大戰四十余日,象釘子一釘在原地,死死地堵住了趙括的突圍路線。

    秦國軍隊的戰斗力真的是沒有話說,長平之戰白起只用兩萬騎兵就阻擋了趙括四十萬大軍的突圍,激戰四十余日,其中有多少場驚心動魄的搏殺,孫大爺這個親身經歷者也是說不清楚,用他的話來說︰“只知道一樣東西,那就是無論如何不能讓趙國人突圍,即使是死也不能。殺到後來,我的手發酸發麻,只記得一個動作︰舉起刀,再砍下去!”

    長平之戰的慘烈程度在中國歷史上能與之匹敵者不多,不要說听親身參與者講敘,就是讀史就能感覺得到那種慘烈。孫大爺這個親身參與者的講敘相當精彩,一個說得起勁,一個听得來勁,不知不覺間就天黑了。

    直到老婆婆做好飯,端上桌,要他們吃飯,兩人才知道天已經黑了。晚飯還是豆飯,只不過,味道與白天吃的不一樣,可口了許多。有了頭一回經驗的周沖一品就知道這是加了油鹽的,只不過那股豆腥味還有,未免美中不足。

    秦國是戰國七雄中最為富足的國家,老百姓的生活尚且如此辛酸,那麼山東六國老百姓的生活恐怕是更加怵目驚心了,這是周沖的想法。在感慨中的周沖卻忘了,那個時代只能如此,沒有餓著肚子已經是很不錯了,焉敢以現代人的標準來衡量。

    老兩口剩下的牙齒不多,吃豆粒很困難,兩腮鼓動,一嘬一囁的,象一只老猿,周沖心里一熱,道︰“大爺,大婆,這種吃法太為難你們了,要換一種吃法。”

    老兩口萬未想到他會如此說話,好奇問道︰“豆飯不這樣吃,還有啥吃法?”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胥槐澤樓主 發表於 2021-11-30 22:38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一卷 初試啼聲 第三章 一點小發明(上)
豆粒即使煮得很爛很軟,對于牙齒不多的老人來說,吃起來還是很困難,周沖實在是不忍看著二老給豆粒折磨,決定用一種現代的方式讓二老以後不用再為沒有牙齒而倍受折磨。

    “把豆子磨爛,做成豆腐吃,你們沒有牙齒也沒有關系。”周沖理所當然地說。

    周沖的建議絕對是一個很好的提議,按理二老應該會大加贊成,然而二老的反應讓任何人都想不到,很是好奇地問道︰“豆腐,那是啥?”

    豆腐是我們現在生活中最為平常不過的食品了,既可以當菜吃,當飯吃也沒有人笑話你,我相信知道豆腐起源的人不會太多。據說豆腐起源于西漢,其鼻祖是淮南王劉安。淮南王的母親喜歡吃豆子,一次臥病在床,劉安怕他吃不好,就叫人磨成粉,加水調和。為了調味,還加了點鹽,沒想到居然凝結成豆腐。後來,劉安和一伙方士,也就是我們說的煉丹家多次研究,方才研究出豆腐的制法。

    自此以後,豆腐也就出現在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因其嫩滑可口而倍受青睞,明代詩人甦雪溪《平豆詩》“傳得淮南術最佳,皮膚褪盡見精華。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沸湯中滾雪花。瓦缶浸來蟾有影,金刀剖破玉無暇。個中滋味誰知得,多在僧家與道家。”

    周沖雖是對古代歷史了解不少,但是在潛意識里卻是以現代思維在思考,一時之間也忘記了戰國之際還沒有豆腐,二老發問方才記起,頗有幾分尷尬,解釋道︰“把豆子磨成粉,加水擠出汁,再加些鹽,就會凝結出豆腐。細嫩柔軟,潔白如玉,清淡適口,特別宜于沒有牙齒的老人。”

    他這話帶有幾分利誘之味,以周沖想來,即使二老同意,他還要下一番說詞,這畢竟是戰國時代沒有的新鮮事物,沒想到二老听了卻很是期待,問道︰“真有這種好豆腐?”沒有牙齒的人吃飯,是倍受折磨,二老深知其中苦楚,一聞有更好的吃法,還有不期待之理。

    “這在現代社會是基本常識,還用得著問。”周沖在心里頗有幾分好笑,解釋道︰“大婆,大爺,這是真的。”

    孫老頭有點無奈地道︰“好是好,石磨也有一對,只是我老了,沒有力氣,用不了。還是吃豆飯吧,生來就是這命。”

    二老給予飯食,周沖感激在心,自告奮勇地道︰“大爺你放心,我還能對付得來。”周沖生平還沒有用過石磨,他相信自己身強力壯,這點事還不在話下。

    “那怎麼行?”二老馬上反對。

    周沖笑言︰“大爺大婆,你們放心,我包準給你們做一頓豆腐吃。”

    二老見他很是堅決,也就不再說話。當下,在周沖的打理下,把豆子用水泡好,再把石磨清理干淨,就等著豆子好了開工。

    到了第二天,豆子已經給泡得圓鼓鼓的,周沖知道成了。當下進行分工,他擔承起推磨的力氣活,要孫老頭兩口子幫著往磨眼里填豆子。老兩口子對此事既是期待,又是好奇,很是熱心,也沒有二話,一口應承下來。

    周沖脫下外套,往當地一站,手握磨柄,推動石磨。孫老頭用一個小木勺舀著豆子和水往磨眼里填,一股白色的豆液順著磨盤流了出來。

    這事對于現代人來說,是很平常的事情,對于戰國時期的古人來說,很不平常,很是新鮮,老兩口自是有一番驚訝與點評,周沖笑言詮釋。

    三人一通折騰,沒多久就把一小盆豆子給磨成豆液了。周沖端到灶台上,倒進鍋里,經過一通去渣、煮沸,下鹽沉降,白花花的豆腐神奇般地出現在鍋里。

    點豆腐用石膏汁最好,一時之間哪里去找,只好用孫老頭珍藏多年的鹽石了。直到把周沖磨得手發酸,也沒有多大效果。最後,還是孫老頭咬咬牙,取出了不知道珍藏了多少年的一撮鹽巴才把問題解決了。

    對于古人來說,水里面居然出現豆腐,很不尋常,老兩口驚奇不置,一個勁地叫“天吶,水里面還有這種東西。”話里既有乍見新事物的驚奇,也有咋不早想到的後悔。

    “這不是水,是豆漿。”周沖笑著解釋,頗有點後悔︰“我忘了給你們舀點豆漿喝。”

    對于兩老口來說,豆漿和水是一回事,有點糊涂,問道︰“這有啥區別?還不是一樣。”

    區別非常明顯,對于現代人不用解釋都明白,對于古人就要費一番唇舌,周沖還沒那心情去解釋,笑著舀了一勺豆花放到瓦罐里,道︰“大爺,大婆,你們嘗嘗。”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豆腐香味,這是老兩口生平第一遭聞到,早就食欲大動,用筷子夾起豆花放進嘴里一嘗,咀嚼之下仍如老猿,兩腮一嘬一嘬的,但歡愉之情已經見于顏色,點頭歡笑︰“好吃,太好吃了。以前吃飯,真是折騰人,這種吃法可就省心了,沒牙齒都能吃,”

    他們的感嘆,要是在現代社會,肯定會給人譏笑,周沖深知他們每餐飯都要給豆粒折磨的苦楚,笑道︰“大爺,大婆,等我把豆腐榨干,用油鹽調好味,就更好吃了。”

    “那你快點哦。”孫老頭真的是饞蟲大動了,開始催促了。

    等到周沖把豆腐榨好,孫老頭狠狠心,把那塊不知道滋了多少回鍋的肉也貢獻出來了。周沖把肉切碎,做了一鍋爛肉豆腐,老兩口吃得直打嗝才不得不放下碗。

    孫老頭咂巴著嘴唇,感嘆無已︰“真好吃,比大王當年賞我的肉還好吃。只可惜,以後再也吃不到了。”長平大戰中,當時的秦國國王秦昭王親自勞軍,賞賜士卒酒肉。

    周沖有點發懵,問道︰“大爺愛吃,還可以做,咋又吃不到了呢?”

    “沒油了,就沒味了。”孫老頭有點心疼那塊滋鍋的肉。

    周沖在心里好笑︰“這有何難,待我略施小計,包你在油里洗澡都可以。”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胥槐澤樓主 發表於 2021-11-30 22:38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一卷 初試啼聲 第三章 一點小發明(中)
古語有雲“受人滴水恩,當以涌泉相報”;李白感嘆人心不古,慨嘆古人“一飯尚報恩”。周沖雖沒有古人這種美德,至少也不會甩手而去,因為他發現孫老頭兩口子家里的余糧不多,兩口子的飯量雖小,也是不夠吃。

    老兩口對周沖不錯,周沖在心里感激,打算給老兩口掙些口糧再走也不遲。周沖是明星企業的營運官,對于此事是游刃有余,一個計劃清晰地出現在腦海里。

    周沖要老兩口給鄰居送豆腐,說是無意之中做出的,請鄰居們嘗嘗鮮。借口當然好找了,老兩口沒人照顧,一有重活難免不要鄰居幫忙,以此為由頭,鄰居們自然是受之無愧。

    鄰居們一嘗,味道不錯,生平第一遭嘗也,難以舍卻。自然而然地就要問如何做出來的,對于制法,老兩口自然是難以說得明白,好在周沖早就想到鄰居會有此一問,教好了他們說詞,說做法比較麻煩,要是鄰居們需要的話,可以拿豆子來換,看在鄰里鄉親的份上,就一斤豆子換一斤豆腐。

    一斤豆子換一斤豆腐,周沖是只賺不賠,因為他可以摻假,壓榨的時候稍微省點力氣,豆腐里的水份就多了,賺得就很多。這本是奸利之事,周沖看到那時的老百姓太淳樸,于心不忍,並沒有坑他們。饒是如此,也是包賺的生意。

    關中一帶,豆子大面積種植,哪家沒有大袋小袋的,鄰居們自然是樂于交換。鄰居們先是抱著試試的念頭來交換,哪里知道到後來卻是嘗到了豆腐的甜頭,交換得就更多了。

    周沖這個營運官當然知道商機就在其中,每當有人來交換時,他就告訴鄰居們︰豆腐可以當菜吃。這是現代社會不用教都知道的真理,對古人來說還是一大發明。

    現代人的生活比起古人來說真的是幸福了許多倍,別的不說,就說這菜蔬就比古人豐富了許多,肉類我們暫且不談,光是蔬菜就比古人多了許多選擇,古人能夠選擇的蔬菜不會太多,要不然也不會用野菜、豆葉佐餐了。

    在我的記憶中,我的鄰居有時能把肉豬喂到四百多斤,這固然不多,但是這很好地說明了現代社會因為畜種改進和科技進步帶來的好處。古人要喂這麼大的豬不是不可能的話,也是很困難的事,我在想古人能把豬養到百多兩百斤已經是很不錯了。(按︰朋友們千萬不要說可以打獵解決,打獵是很不穩定的事,十回能有五六回有收獲已經很不錯了,要不然獵人的生活就不會很艱辛了。)

    古人常吃狗肉,漢高祖劉邦就特別愛好這一口,這固然有他的個性使然,可能也有豬因為畜種不良,生長期長,難以長大有關。古人因為科技知識的缺乏,連白頭豬都會驚奇不置,這很好地折射出時代的烙印。劉邦不務正常,也就是好吃懶做的那種,家里能有多少豬肉供他吃,這是不得而知的事,他這個“過市貪杯的小人”還有不找狗的麻煩的道理?

    還有,古人常用狗油、羊油、牛油做菜,有人會以為是享受,在權貴之間固然有道理,對于平常百姓來說只能證明︰沒有豬油,或是豬油不夠,只好使用替代品。

    豆腐既能當飯吃,又能當菜佐餐,非常實惠,很受鄰居們的歡迎,于是乎,這交換量就越來越大了,沒幾天,茅草屋里就堆滿了豆子。孫老頭兩口子萬萬想不到他們的豆子居然以這麼快的速度增加,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老兩口笑,苦的卻是周沖,他要承擔起做豆腐的力氣活,還有不累得腰酸背疼的。以周沖想來,只要苦幾天就可以賺足老兩口的口糧,那時他就可以走了,沒想到鄰居的響應如此熱烈,遠過他的預期。

    周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用十斤豆腐的工錢請兩個身強力壯的壯漢來幫忙。要是在現代社會,一個壯漢一天掙十斤豆腐,還有不把官司打到勞動局的道理。鄰居們卻認為那是肥差事,削尖了腦袋想被雇用,想起這事,周沖自己都有點發笑,覺得不可思議。

    人手是多了,問題又來了,石磨不夠用。這好辦,周沖決定去租。石磨在我們國家的部分地區仍在使用,只不過數量不多了。石磨在中國歷史上對改善百姓的生活質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是因為有了石磨,古人才能面食,才有餅賣,才有流傳至今的豆腐。

    石磨起源于秦秋戰國之際,但是由于糧食的食用方法還不如後世完善,因而其用途就不是很廣,只能是偶爾用之。周沖跑了好大的地,好不容易才租到五對,再加幾個人手,一個小小的豆腐作坊就此成形了。

    吃豆腐與吃豆粒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消息象風一樣就傳了開去,其他村子也來兌換。一傳十,十傳百,交易量越來越大,來不及加工的豆子把孫老頭的茅草屋堆滿了,老兩口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了。

    看著堆得象山的豆子,周沖直撓頭,他的本意是給老兩口賺足一年的口糧就是了,現在賺到的豆子就是老兩口吃到進棺材也吃不完,周沖的腦袋還不是一般的大。

    略一盤算,周沖決定該是進行最後一步了。周沖和老兩口商量,說要請石匠和木匠來做幾樣工具,此時的老兩口對周沖是無比的崇拜,雖然不是現在粉絲崇拜偶象的那種,也是一切听他主張,自是沒話說。

    得到老兩口支持的周沖用豆腐為薪酬,請了三個石匠,一個木匠,要他們按照自己畫的樣式干活。

    石匠的活非常簡單,就是把一塊大石頭鑿空,深度要有半尺,旁邊開一小孔,下面有兩橫槽。另外,還要把一塊稍小的石頭去邊,鑿成一個圓形,上面開兩橫槽。

    木匠的活計要復雜一些,就是做兩個大 轆,可以纏繩子的那種。

    在這之外,周沖還用豆子換了一口大銅鍋,請人砌了一個大灶台。還專門訂制了一支長長的銅鏟,裝了一個木柄。

    這事有點稀奇古怪,孫老頭好奇,問周沖用來做啥?周沖笑言︰“你老放心,包準遂了你的心願。”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胥槐澤樓主 發表於 2021-11-30 22:39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一卷 初試啼聲 第三章 一點小發明(下)
等一切都弄好了,周中要幫工沖洗干淨,把豆子淘好,倒在銅鍋里炒熟。然後把豆子倒在石窩里,鋪平,再把圓石蓋上去。放上粗大的杠子,用結實的麻繩纏住,絞動 轆,一陣 吱聲中,圓石慢慢下陷。

    沒過多久,石孔中就有豆油流出來。聞著散發在空氣中的油香味,孫老頭頭兩口子以及幾個雇工不住地抽動鼻子,他們也是一年難得吃到幾次油,乍聞如此濃烈、噴香的油香味,口水都流下來了。

    望著這香氣四溢,卻還有些渾濁的豆油,孫老頭他們這些古人自然是不明所以,驚奇之極地道︰“真是怪事了,水都這麼香!”

    這話要是在現代社會說,不給人當成白痴,就是給當成神經病,在戰國時代,那時還沒有植物油,驚奇也在情理之中,周沖笑著解釋︰“大爺,這不是水,是油,可以用來燒菜,做飯。”

    植物油對于我們現代來說種類繁品,比如大豆油、玉米油、麻油、菜油、辣椒油、花生油,諸如此類,應有盡有。據考證,植物油興起既不是強悍的秦漢時期,更不是讓國人自豪的盛唐,而是讓中國人感嘆的、以積弱出名的宋代。

    戰國到宋代,時間相差一千多年,要孫老頭他們這些古人一現子相信美夢成真還真有點難度,他們張大著嘴巴,一臉的難以置信,問道︰“真的,這能燒菜吃?”

    “要是在現代社會,你問這個問題,我都懶得回答你。”周沖在心里感嘆古今之差別,笑道︰“大爺,我不會騙你。你老從今以後有好日子過了,天天有油吃。”

    天天有油吃對現代人來說,那是最基本的生活,不會有人當一回事,對古人來說,那的確是很幸福的事情,孫老頭笑得嘴都合不攏了,一個勁地說︰“真是太好了,老伴,我們的好日子來了。”瞧他那副高興勁,好象大過年似的。(按︰肉食者一詞在古代是指做官的人,因為做官的人才能吃上肉。這是一個無限辛酸的詞匯。)

    “孫大伯,你老來得福,恭喜你吶!”幾個幫工笑著向孫老頭賀喜。不過,周沖瞧得出來,他們眼里射出的可是艷慕之光。

    隨著著 轆的轉動,圓石越陷越深,豆油越來越多,流進木桶里,發出嘀嗒嘀嗒的聲音。這聲音對于孫老頭來說,那是美妙的樂章,是他這輩子听過的最美妙的聲音。

    直到不再出油才把 轆松掉,已經有大半桶了。第一次榨油,就有如此之多,對自己的成就周沖還是很滿意。周沖把上面的泡沫去掉,等沉降好了,把澄清的部分分裝到另一個木桶里,剩下的油角子只能用來喂豬了。

    晚飯自然是用豆油來做,這些粗飯淡菜因為有了油而特別香,孫老頭和幾個幫工差點把舌頭都吞進肚里了,既是一個小插曲,也是對周沖工作的最好肯定。孫老頭有一副熱心腸,幫工臨走時每人送了一小罐豆油。

    這幾天,周沖里里外外忙來忙去,的確是很疲累,這一覺睡得很是香甜。可惜的是,天才麻麻亮(指黎明)就給一陣說話聲吵醒,一听之下,正是那幾個幫工。

    他們一個勁地向孫老頭打听︰“孫大伯,周師傅呢?”

    “他還在睡,這幾天,他很累,真是苦了他。”孫老頭對周沖的感激真非筆墨所能形容。

    一個姓樸的幫工很是焦急地道︰“孫大伯,能不能麻煩你把周師父叫醒。孫大伯,我知道這事很難為你,可這事對我很重要。”

    “樸風,你有啥事體,給我說,我幫你拿主意。”孫老頭仍是不願驚動周沖,想把事情攬過來。

    樸風愣了一下,搖頭說︰“孫大伯,不是我不想說,只是這事還非得麻煩周師傅。”

    孫老頭仍是不允,正在這時,周沖趿著一雙鞋子,邊走邊穿衣,走了出來,打個呵欠,問道︰“樸大哥,你找我有啥事?”

    樸風臉紅了一下,顯得很是難為情,道︰“周師傅,你早。”他的問候聲顯得很是生硬,另外幾個幫工的問候聲也如他一般,不夠自然。

    “禮下于人,必有所求!瞧你們這副不好意思的樣子就知道沒好事。”周沖在心里想,眼楮卻盯著他們腳邊的袋子,問道︰“說嘛,能幫的我一定幫。”

    樸風他們這些純樸的莊稼漢子沒有听出周沖技巧性十足的話的後半句,那就是不能幫的就不幫,很是高興地道︰“能的,能的,周師傅一定能幫的。”

    “我還沒有答應,你們就幫我決定了,未免也太喧賓奪主了吧。”周沖在心里誹議他們的表現,笑道︰“樸大哥,你還沒有說正事呢。”

    樸風整理了一下思路,才道︰“周師傅,昨兒晚上,孫大伯給了我半罐油,我拿回家去,婆娘做菜時放了一點,我的小狗兒飯也多吃了三碗飯。這個狗東西,真不是東西,趁著半夜我睡著了,爬起來把油給喝了。”(按︰喝油的事情非杜撰,小時我也干過。更倒霉的是我的堂兄,居然把照明用的煤油給喝了,張著一張嘴巴就只能一個動作︰哈……不住呵氣。)

    “你也真是的,自家都過不下去了,居然還養狗養貓的,也不用根繩子拴著。”周沖在心里很是不以為然,正要指出他的錯誤,只听孫老頭嘆息一聲,道︰“這也苦了那孩子,一年也吃不上幾次油葷。”

    要不是孫老頭感嘆,周沖肯定是鬧了大笑話,頗有點慶幸自己沒有快言快語。看著樸風他們腳下的袋子,若有所悟,忙推脫︰“這事,我想幫,可我幫不了。”

    樸風的臉一下子變得很難看,用乞求的口吻說︰“周師傅,這事是有點難為情。我是想換點油回去,讓小狗兒解下饞。我們象換豆腐一樣,一斤豆子換一斤油。”

    他們要換油,周沖已經猜到了,一點不驚訝。要是真的一斤換一斤,會虧死他,搖頭道︰“樸大哥,你也看到了,我們那麼大一袋豆子,才出這麼一點油,這恐怕行不通吧。”

    也是這個理,樸風拍拍腦袋,很不好意︰“那咋辦?周師傅,你說吧。你說咋換就咋換。”他是只要能換到油就不錯了,哪里還管其他的。

    另外幾個幫工也跟著說︰“周師傅,只要能換,整啥都行。你們人手不夠,我們幫你們,不要工錢。”

    按照周沖的打算,再榨幾次,就足夠孫老頭兩口子吃一年了,到那時他就可以甩手走人。雖是來到不熟悉的秦國,但是周沖相信憑自己的知識,去城里搞點小發明、小創造,富足的生活不敢想,平安穩定的日子還是不會有問題,至少比窩在鄉下強。

    要是這事一答應下來,就要多擔擱些時日,于自己的前途很不利,可看著樸風他們那期待的眼神,雖無聖人仁慈之心,但還不至于沒有同情心的周沖,真的是為難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胥槐澤樓主 發表於 2021-11-30 22:39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一卷 初試啼聲 第四章 不速訪客
孫老頭閱歷豐富,察覺周沖似有難言之隱,對樸風他們說︰“樸風,你們先坐會。這事有些體大,等我和我佷兒商量一下再回答你們。”

    “孫大伯,你要多勸勸周師傅。”樸風他們很是焦慮地叮囑一句。

    孫老頭道聲知道了,拉著周沖去到外面,來到一棵樹下,四下寂靜無人,孫老頭親切地道︰“周沖,我孫老漢托一聲大,叫你一聲賢佷,你不會介意吧?”

    自從與孫老頭相識以來,雖是日食粗飯淡菜,但老兩口對自己格外親切和藹,好象親人一樣,這讓周沖這個在秦國舉目無親的人來說很是溫暖,在潛意識里早就把孫老頭當作自己的長輩,點頭道︰“大伯對我關愛倍至,小佷銘感于心,能有大伯這樣的親人,小佷心里也是很溫暖。”

    孫老頭對周沖的回答很是滿意,開心地道︰“周沖,你這人質樸無華,但人卻聰慧內斂,更難得是有一副熱心腸。我孫老頭年紀一大把,看得明白,你之所以留下來,是為了幫我孫老頭,你雖不是我的佷兒,卻勝似親佷子。周沖,你要是沒有地方去的話,就留下來吧,我孫老頭雖窮,只有破茅草屋一間,也是個容身之地,比你一個人在外面漂泊總要強些。”

    這是一句大實話,有家的感覺總是很好,哪怕是一個破敗不堪的家也能給人以溫暖。周沖心頭一熱,道︰“大伯對小佷的關愛讓小佷終生不忘,只是小佷……”

    孫老頭有點失望,道︰“你年富力強,正是大有作為之時,住在我們這里也實在是太委屈你了。”

    周沖這個營運官出身的人自然知道一個道理︰人多的太方才有很好的發展機會。他心里是想早點了卻這里的事情,好心安理得地走人,給孫老頭一語道破,又有些不好意思,遮掩道︰“大伯,我不是這個意思。”

    孫老頭很是遺憾地道︰“我膝下無兒,還真是期待有你這麼一個後生相伴。哎,人各有志向,不能強留。罷了,罷了,這事就不用說了。周沖,樸風他們都是實誠人家,你是知道的。日子過得也還可以,就是沒有油,大人還好熬,小孩可就苦了,周沖,你就看在大伯的份上,就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吧。”

    周沖不忍孫老頭失望,心下略一盤算,就是他們幾人要換,也就是多榨幾次的功夫,他最多再呆上幾天而已,對自己也無大礙,反倒是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決心一定,道︰“大伯請放心,我答應就是了。”

    孫老頭大有放下心頭石的舒心,道︰“那就好,那就好。我去給他們說去。”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是人們的感嘆之詞,這話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還是將來,都是永恆不變的真理。樸風他們很是緊張地望著孫周二人的到來,性急的樸風遠遠就問道︰“周師傅,你答應了?”

    周沖笑著說︰“樸大哥,你放心好了,我遂了你心願便是。”

    這是天大的好消息,樸風他們大喜,張嘴呵呵直笑道︰“多謝周師傅!多謝周師傅!”

    等他們高興過後,周沖開始說出自己的想法︰“樸大哥,我想這次就不用換了。”

    “那咋辦?”心急的人們同聲問。

    周沖接著說︰“我幫你們出油,油渣、油角子,你們都帶回家去喂牲口。只是,這功夫和柴禾,要你們自己出。”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公平的辦法,在我的家鄉這一辦法前些年仍在使用。東家的工具,使用的人不好意思啥都不給,就憑自己心意給些東西。比如用水磨磨面的,就留下一些面在一個筐里。當然,也有那些昧著良心的人,白用。

    樸風他們想也沒有想就道︰“成!周師傅說咋辦就咋辦。”

    “樸大哥,我有一個主意,不知道當說不當說。”周沖征求他們的意見。

    只要能夠得到油,做啥都行,齊道︰“我們听周師傅的。”

    周沖給他們解釋道︰“我這事也沒啥大的,現在需要柴禾,我的意思是你們幾個商量一下,去幾個人打柴禾,其他的留下來幫我出油。”

    這是一個很好的分工協作問題,比大家扎一堆好得多,樸風他們自然無異議,當下商量好,兩人去打柴,其余人開始炒豆子。

    古時的民風淳樸,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之後,在嚴刑竣法、輕罪重罰的高壓手段下,秦國民風為之變,不敢欺詐,達到道不拾遺的程度,遠非山東六國所能比。

    按照周沖的意思,打的柴禾夠他們出油就行了,沒想到的是打柴的兩人老老實實打了一一天,出完油也是用不完不說,孫老頭兩口子燒上半年也不一定燒得完。

    樸風他們出完油,要留些下來,孫老頭死活不受,樸風他們無奈,只好帶回家。可是,沒想到的是,第二天,孫老頭家里成了古代版的幼兒園,來了好幾個小孩,不是提著吃的,就是拿著喝的,這些東西都是樸風他們家的存貨,有干菜、有野味,這是用來答謝周沖和孫老頭他們。

    小孩們一口一個爺爺奶奶,叫得好不親熱,孫老頭兩口子高興得嘴都合不攏了,這是他們這些年來過得最為暢快的一天。孫老頭可以不要樸風他們的東西,總不能不要小孩的吧?這東西就這樣留了下來。(按︰我的家鄉也常有這種事情,大人不好出面,就要小孩去,往往能夠搞定大人不能搞定的事情。)

    看在眼里的周沖忍不住感嘆︰人心不古!現代人和古人相去,何止萬里之遙。

    有道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話其實不完全,好事也能傳千里。周沖才出夠孫老頭需要的油,問題就來了。附近的村民听說後,有的跑來看稀奇,一看之後果然是真,馬上就帶著豆子來了,要周沖幫他們出油。

    望著一張張樸實而而期待的臉,周沖心里暗暗叫苦︰就那麼一個石窩,我能出多少油?

    正在煩惱的周沖看見一個年青人,青衣小帽,很是儒雅,步履輕盈,神態灑脫。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胥槐澤樓主 發表於 2021-11-30 22:39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一卷 初試啼聲 第五章 一語點醒(上)
  這個年青人來到近前,抱拳唱諾︰“請問哪位是石窩出油的周沖周兄?”聲音清脆,很是悅耳,不似男聲,倒象是千嬌百媚的少女之聲。再加上他身材瘦小,尤其是腰肢縴細,不似男人般粗壯,給人的感覺就不是男人。

    “石窩出油?還真能掰的,現在社會那麼多的榨油設備,你要是見了,還不驚奇得眼珠都掉下來?照你這麼說豈不成了無中生有的戲法魔術?”周沖在心里暗笑不已,上前一抱拳,模仿古人聲口︰“在下周沖。敢問兄台大號。”

    年青人抱拳回禮,道︰“在下曾遙,見過周兄。”

    “原來是曾兄,幸會幸會。”周沖依然一副古人聲口。

    曾遙倒也爽快,直入正題,道︰“小弟路過貴地,听聞周兄擁神鬼莫測之機,石窩出油,小弟一時好奇,特地來看個究竟,還請周兄不吝賜教。”

    石窩出油一說,周沖真的是當之有愧,忙謙遜道︰“曾兄太抬舉小弟了,石窩出油不敢當。豆子本有油,小弟只不過順勢而為,用石窩壓榨出來而已。”

    曾遙淡淡的眉頭微微一軒,道︰“小弟與周兄初次相識,交淺不可言深,不過,小弟仍有一句不太中听的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古人質樸,他如此說必是有不太好听的話,周沖不僅沒有反感,反倒是有點好奇了,問道︰“曾兄有話請講,小弟敬聆嘉言。”周沖把古人的言語學得很是精當,不了解他底細的人肯定會把他當成土人土長的古人。

    曾遙抱拳道聲得罪︰“既如此,小弟就直言了。壓榨一說,頗有貶損之意,小弟不敢苟同,不如就叫出油更是貼切,周兄意下如何?”

    兩人相見還沒有說上三句話,他居然指責周沖的言語不當,用詞不妥,還真是冒昧,不過周沖倒是喜歡他的直爽性格,再說他的話很有道理,壓榨一說在現代社會倒沒有什麼,在古代某些時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文字獄史書不知道記載過多少回。周沖點頭贊同道︰“謝謝曾兄提醒,小弟謹記。曾兄,請進屋,喝杯熱水。”

    曾遙擺手道︰“周兄,不必了。周兄,小弟有一個不情之請,還請周兄允準。”

    “曾兄有話,但說無妨。”周沖微笑著說。

    曾遙抱拳告罪︰“周兄,小弟此來是為了周兄石窩出油,周兄能讓小弟一飽眼福麼?”

    “我還以為是什麼難事,原來就是這點事。”周沖在心里有點不敢贊同他小題大做,側手肅客道︰“曾兄見愛,周沖敢不如命。曾兄,請!”

    曾遙禮節性地道︰“周兄請。”

    兩人相偕而行,來到灶台上,周沖開始給他講解如何炒豆子,再到石窩邊,給他講解如何壓榨。榨油放在現代社會,有著非常嚴格的工藝,不僅僅是出完油就完事,還要去膠消毒。對于這些專業技術,周沖也是不甚了了,知之不多。再說,即使知道了,也沒法實行,畢竟條件不具備。

    要說周沖的口才伶牙利齒,能說會道,能把稻草就說成黃金,也太夸張,還不至于講解不清。更何況,周沖發現這個曾遙非常聰明,是一個很好教的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很快就講解完了。

    曾遙望著石窩很是感慨地道︰“原來是這樣,豆子本身有油,周兄只不過是出點力,把油壓出來。並非無中生有的神秘不測之術,順天應人也就是這個理。周兄,小弟見識淺薄,還請不要見笑。”

    他這人心直口快,加上人又聰明,彬彬有禮,言辭得體,周沖和他相識雖短,卻大有好感,相邀道︰“要是曾兄不棄,請進屋歇息。”

    曾遙點頭道︰“多謝周兄。就是周兄不說,小弟也會不請自來,品嘗一番周兄沸水滾雪花的本事。”

    “不就做豆腐嘛,還沸水滾雪花,你還真能說!”周沖是再也忍俊不禁, 哧一下笑出聲來,道︰“曾兄請進屋,包準讓你見識見識。”

    兩人進屋,孫老頭送上熱水,自去灶下和老伴忙活飯菜。曾遙喝口熱水,看著在屋外的村民,問道︰“周兄,你這里咋這麼多村民?現在可是農忙時節,不去干活,卻在你這里瞎耗,也不怕王法。”

    為了適應群雄並爭的需要,商鞅變法之後,秦國之民在農忙時節要全力農桑,不得偷懶,不然的話要受到懲罰。

    周沖正為這事煩惱,有點無奈地道︰“曾兄有所不知,他們是來換油。可是,我只有一個石窩,自己用都有點困難,哪里有油換給他們。”

    曾遙放下瓦罐,道︰“周兄,請恕小弟直言,這就是你的不是了。”

    買賣貿易要自願,周沖不願換那是他的自由,咋又成了不是了,周沖還真有點想不通道理,問道︰“曾兄這話怎講?”

    “我有幾個問題請教周兄,還請周兄直言。”曾遙也不等周沖說話,直接問道︰“請問周兄,油對村民可有好處?”

    這還用問嘛,那還不是明擺著的事,要是沒有好處,那些村民就不會來換了,周沖點頭道︰“有了油,可使他們的飯食可口,對身體有好處,身強體壯也就不在話下了。”

    曾遙很是贊同︰“這就是了。這是舉手之勞,周兄何樂而不為呢?周兄一己之仁,惠及無數村民,這是莫大的善事。再說,當今之勢,大秦帝業漸成,但是山東諸國仍在抵抗。大秦要成就帝業,必須征戰,要征戰必養軍,要養軍必先實民,讓百姓身強體壯實是于國于民的大事呀!”

    于這些軍國之事,周沖可沒有多少興趣,心里想即使他不來到這個世界,秦國還不是要統一?秦始皇統一國家,沒有豆油還不是一樣完成了嗎?笑道︰“曾兄急于時勢,周沖感佩。不過,那是肉食者的事,我一介草民,不聞軍國之事,不在其位則不謀其政。”

    曾遙可不敢苟同他的話,辯駁道︰“國之興亡,匹夫有責,周室衰弱,移鼎之勢已成,能定鼎神州者,非大秦莫屬。周兄若行一善事,則功在千秋,史冊留芳,豈不美哉!”

    從內心來說,周沖是很想答應村民的請求,可是他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憑他一人之力哪里能夠做得來,苦笑道︰“憂國憂民固然是好事,但我周沖不是這塊料,就不自苦了。”喜歡歷史的周沖知道秦始皇刻薄少恩,要是自己真的憂憤時勢,和他拉上關系,一個不好就是殺身大禍,才找托詞。

    “周兄,請听我給你做個喻意。”曾遙打比方說︰“毛廁里的老鼠整日里只能與臭氣為伍,凡有人如廁則倉皇逃遁,而倉廩中的老鼠食用足,安逸終日,這其中的原因何在?”

    “這個鼠論很耳熟,好象在哪里听到過。”周沖思索起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胥槐澤樓主 發表於 2021-11-30 22:39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一卷 初試啼聲 第五章 一語點醒(下)
“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周沖略一思索,脫口而答。

    曾遙是打一個比方,想以此來點醒周沖,以他想來這比喻除了他和另一個人知道外,沒有人知道,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周沖居然說出那人的原話,驚奇都小巧的嘴巴張得老大,一雙很是好看的眼楮看著周沖,都不知道轉動了,問道︰“你怎麼知道這話的?”馬上發覺言詞不妥,忙掩飾︰“周兄高見,小弟領教了。”

    “《史記•李斯列傳》不是明明白白記載著嗎?”周沖在心里給出答案,馬上想到曾遙的神態很是驚訝,心想難道他就是一代名臣李斯?李斯面相英俊,眼前的曾遙也是如此,只是李斯身材很是高大,而曾遙卻是瘦削得可以用嬌小來形容,兩人無論如何也是扯不上關系,笑道︰“小弟一得之愚,不敢入曾兄法眼,還請曾兄賜教。”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在郡里做一個供奔走的小吏,上廁所老是看見倉皇而逃的老鼠,又去糧倉里看老鼠,這里的老鼠吃得膘肥體壯,見了人也不怕,他很是感慨就說出了“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的話。不再當小吏,拜大學者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學成之後感嘆山東六國無足為者,就西行入秦,最後成為一代名臣。

    “周兄既明其理,為何不行其事?”曾遙反問,道︰“以小弟看來,這些村民為得一油,費時如此之長,其心甚堅,其心甚誠,周兄難道就是鐵石心腸,沒有一點仁善之心?”

    他的言詞頗為尖銳,周沖苦笑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說他們無油,猶廁中之鼠,他們有了油,就如倉中鼠,雖同樣是鼠,生活過得卻是大為不同。”

    曾遙點頭贊同道︰“周兄聰穎!”

    周沖雙手一攤,開始倒苦水了︰“曾兄達人,當知這事非一人一己之力所能完成,我就算是答應了他們,也是回天乏術。”

    “周兄並非無仁善之心,只是力不及,要是小弟有辦法幫周兄解決這難題,周兄可會答應他們?”曾遙很是期待地看著周沖。

    古人在科技上不如現代人,可其智慧並不比現代人差,曾遙這人很是聰慧,天知道他會出一個什麼樣的主意,周沖技巧性地道︰“曾兄請講,要是能行則行。”

    曾遙道聲見笑,道︰“小弟這主意也不是什麼高明辦法,周兄可以雇幾個幫工,多做幾個石窩不就解決了?”

    “古人吶,頭腦一熱就要去做,也不計算一下成本,劃算不劃算。”曾遙的主意周沖並非沒有想到,只是鄉村之地,人口稀少,哪來的市場,僅僅是為了村民的請求而上馬十幾個石窩,一旦他們的要求獲得滿足,這些東西豈不要閑置?營運官出身的周沖深知其害,委婉地道︰“曾兄的主意固然有理,不過,油是佐食之具,非飯食,用量小,鄉村之地,人口不多,難以支撐十數石窩。”

    很明顯,這個問題大出曾遙意料,思索了一下,道︰“周兄高論,小弟算是開了眼界。不過,小弟仍有一策。周兄可以在這里出油,到城里去賣,也可以在城里出油,賣到鄉村去。要是人手不夠,可以雇些心思靈敏的人來幫忙,在附近的鄉村開油鋪,如此一來,十里八村的百姓都有油可吃,而周兄也就不用擔心人手不足了。”

    “你還真有創意,居然要開連鎖店,可你知不知道現代人做生意,要淘到第一桶金?我初來乍到,身無分文,哪里籌這麼多的錢?只要我開口,孫大爺會把茅草屋給我,可那也不值幾個錢。”周沖在心里大道苦水,道︰“曾兄的話不無道理,可這事需要很多本金,小弟是裹腹尚難,哪敢有此奢望。”

    曾遙微微一笑,露出編貝似的潔白牙齒,道︰“周兄不必擔心,這事小弟倒還有點門路,要是周兄同意的話,這事就由小弟來打理。”

    孫老頭正好進來,對周沖道︰“賢佷,李公子誠心相幫,你要考慮考慮。這可是一件大善事,要是能夠成功,也算是給老伯積德。”

    曾遙點頭贊同道︰“老伯所言有理,周兄意下如何?以小弟之見,這油確是百姓生活所必須,要不了多久咸陽百姓盡知,關中百姓盡知,大秦百姓盡知,到那時,周兄可就是躺在金山上睡覺了。”

    要是經營得好,成為壟斷也並不是不可能的事,對于這點周沖倒是同意,道︰“小弟並非無良之人,並非奸利之人,要是能對百姓做點好事,也無不可,那就請曾兄多操心了。”

    曾遙很是開心地道︰“周兄請放心,這事就由小弟來處理。這實在是太好了,要是大秦的老百姓都有油吃,這身體肯定會很棒,那麼大秦的軍隊必然所向披靡,定鼎之日也就不遠。”

    秦國給儒家譏為虎狼之國,孔子留下了“儒生不得入秦”的訓示,荀子沒有遵守這一訓示,西行入秦,並且預言統一國家的必然是秦國,最終沒有進入儒家宗廟。

    在當時,很多有識之士分析天下大勢,西行入秦。而秦國對這些人才也是重用有加,比如張儀、範睢、李斯、蒙驁。可以這樣說︰山東六國並非滅于秦國之手,而是滅于他們遺棄的人才之手。

    秦國統一中國已經是大勢所趨,為其叫好奔走者不在少數,曾遙為秦國說話也無不可,只是他三番數次表現得很是憂憤,大有願為秦國效犬馬之勞的意思。周沖知道一個肯定的事實︰沒有油秦國的軍隊一樣所向披靡,最終統一了國家。有了油,對秦國百姓生活改善有很大的幫助,這點是必然,但是提高到軍國程度,周沖還真不敢想。

    而曾遙的表同的確是太讓人生疑,周沖道︰“曾兄,小弟有一個不請之請,還請曾兄不要推辭。”

    曾遙正在高興頭上,一口答應︰“周兄請講,小弟一定盡力相助。”

    “這事對曾兄是舉手之勞。”周沖很是技巧地道︰“小弟是想,這事曾兄出力很多,這分利就五五分,你出錢,我出技巧,曾兄意下如何?”

    如此分帳,倒也公平,曾遙笑道︰“周兄多慮了,小弟只是出點力,並無分利之心。要是周兄覺得過意不去,可以做得更大些,讓更多的老百姓受益,小弟也就心滿意足了。”

    他要是同意分利的話,周沖的懷疑會減少幾分,如此一來,周沖是疑心大起,淡淡地道︰“曾兄仁善之心讓小弟感佩。以後,我們合作共事,免不了相互了解,能不能請曾兄告知小弟出處。”盤查曾遙的出身來歷才是周沖的本意。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返回頂部上一主題下一主題返回列表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