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端
掃碼瀏覽

[歷史軍事] [架空歷史] 三國路 作者:天狼01 (已完成)

[複製鏈接]
1411 |362
niwyln樓主 發表於 2021-11-29 19:5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一章 棋逢對手 第一節:試探

作者:天狼01

張飛見敵將殺至近前,也沒空說什么,挺矛奔高覽就刺,高覽哪知厲害,不躲不閃,雙手托刀往外就磕,哪知兵刃相交卻只是自己兩手發麻,連三寸都沒有磕出去,仍然向著自己的軟肋刺來。

還好一個武將的素質讓他反應靈敏,極力扭身,幾乎由馬上掉下,饒是如此,還是感覺腰間一涼,兩馬交錯而過,高覽才坐正身軀,低頭一看,還好只是劃破了衣甲。

見自己沒有受傷,他這才放下心,嚇過以後一放松,一身冷汗觫的冒出,手腳也有點酸軟。但他一回頭見大哥還在與敵將搏殺,也只能咬緊牙關又迎了上去。

張飛只以戰鬥為樂,以一敵二毫無懼色,高覽因剛吃了一驚,手下略有含糊,幫的忙與拖累的一樣多,但張飛也難以佔到什么便宜。身邊的徐州兵見主將戰敵人不下,哪裏有什么考慮,一涌而上,將張飛圍在當中,卻是徒增死傷。

片刻,廖化又和幾員偏將轉了回來,對張飛高喊一聲:“三將軍不要再打了,快撤吧。”

殺了這一陣,張飛也過夠了癮,撥馬就走。這些士兵又哪裏攔的住他,張郃追了幾步,廖化那裏取出弓箭奔他就射,卻偏在一邊。

張郃一見,大呼一聲:“敵將無禮!”也將自己的弓箭取下,覷準廖化的面門就射。

廖化見對面羽箭飛來,慌忙閃躲,羽箭搽盔而過,知道敵人厲害,伏在馬上就跑。

張郃受了提示,又搭上另外一只雕翎奔張飛後心而去。有偏將看到,喊了一聲:“三將軍小心!”

張飛一轉頭,已經看見羽箭的蹤影,大喝一聲,聲如霹靂,揮起一矛,正抽在箭桿之上,羽箭滴溜溜的滾落到草叢中去了。

不少士兵被這一聲大喝,嚇的停住了腳步,卻阻住了自己人的步伐,後面又響起鑼聲,張郃這才收住腳步,不再追趕。

卻說張飛敗回營中,向劉備孔明請罪,孔明聽到敵人早有防範,忙說:“三將軍不必自責,此仗乃是我小看了敵軍,與三將軍無關。我們再想他策在陣前擊敗敵軍。”

郭嘉擊潰了張飛的伏兵,料想不會再有什么危險,也帶領兵馬趕到了壽春,張遼聽說過郭嘉的聲名,對這樣一個智囊來幫助自己,也感到放心許多,又聽說剛剛擊敗劉備的伏兵,在城內擺下酒宴為郭嘉接風。

酒過三巡,張遼卻絕口不再喝,張郃因為對方是本家,格外親近,見張遼不再動酒,問道:“文遠為何不喝?”

張遼一拱手:“末將身負城防重任,不敢怠慢,只得失禮,待擊敗敵軍以後,再與諸位痛飲。”

眾人見張遼忠於職守,只有欽佩,哪裏會生氣,於是不再勉強。張遼又隨便吃了點東西,就告辭上城巡視去了。

荊州軍已經進攻過壽春多次,都沒有什么結果,知道如果不能擊敗敵軍幾次,恐怕壽春是沒有那么容易攻下,當晚也沒有什么行動。

此日,增兵添將的壽春城幹脆主動出擊,試探劉備軍的虛實,除了武將以外,郭嘉也跟在軍中。

兵馬剛剛在對方營外扎住陣腳,一聲炮響,敵軍也打開營門,在外面列開陣勢。郭嘉仔細觀看,劉備軍雖未經過多少訓練,但也已經井井有條,隱隱之中,也包含著陣勢在裏面。

郭嘉點了點頭,諸葛亮卻是有些本領,如此的軍馬比徐州和曹操也不遑多讓。

兩陣對圓,一員武將由劉軍中殺出,綠袍黃馬,赤面長須,手提青龍偃月刀,正是關羽。

高覽縱馬迎了上去,兩邊通過姓名,殺在一起。高覽經過昨日一陣,已經盡去輕視之心,但饒是如此,卻也難在關羽手中討得好去,二三十個回合已經盡落下風。程軍中也有一員紅臉武將舞刀衝了出去,接下關羽,卻是魏延,戰了數十個回合,也佔不到便宜,張遼親自上陣,還是這個結果。

後面的諸葛亮令旗一揮,前軍人馬往來交錯,推進了上去,郭嘉認識,乃是騰蛇之陣。

雖然對方陣容嚴整,郭嘉卻嘆了一口氣,對方尚在遠處就已經如此拘泥於陣法,可見諸葛亮為人是很保守的,雖有才學卻難以有什么奇謀,也指揮自己的前軍迎了上去。

兩軍纏鬥在一起,卻都沒有什么太明顯的優勢,兵力上又差不多,殺了一陣,各自鳴金撤回本寨。這一仗本就是個探虛實,現在對對手的情況已經稍有了解,剩下的就看兩個軍師的個人發揮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niwyln樓主 發表於 2021-11-29 19:5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章 臥龍出淵 第十節:謹慎

作者:天狼01

也許是天性的相生相克,諸葛亮可以對其他人很強勢,卻拿劉備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得默默的退下。

郭嘉等人還在路上,聽說劉備軍沒有落荒而逃,高覽哈哈一笑對郭嘉說:“劉備軍也不過如此,輕易的就中了您的圈套,我看孔明之輩也不過是一時僥幸而已,等我大軍趕到,定可將其打個落花流水。”

他在軍中看到程玉對郭嘉如此尊敬,知道郭嘉深受主公器重,因此話語中帶點恭維,想和郭嘉套近乎。

這些意思郭嘉自然明白,但他的為人不是很迂腐,也沒有反感,只是淡淡的勸戒高覽:“高將軍不可輕敵啊,文遠將軍鎮守淮南多年,一直未逢過對手,如今卻被劉備盡奪其地,想必諸葛亮還是很厲害的,徐軍師龐主簿也對孔明多有推崇,想必他們不會輕易的去吹捧一個人,我倒是很有興趣見識一下孔明的人物。”

及至軍馬臨近壽春,探馬回稟說劉備軍撤軍十餘裏,在險要之處下寨。高覽一聽,又對郭嘉說:“郭先生還是高看了荊州軍,他們一旦聽說我軍到來,馬上嚇的做出守勢,這樣的敵人沒有什么可怕的。”

一邊的張郃性格要比高覽謹慎很多,聽到這個消息,略微遲疑了一下,然後對高覽說:“賢弟不可輕敵,料想劉備進攻壽春多時,如果想守,又何必守在我軍面前,如此示弱,恐怕另有企圖。”

郭嘉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然後對兩人說:“既然敵軍已經解圍,我軍也不需太過匆忙,今日天色不早,我軍且在這裏安營下寨,明日再行。”

武將帶兵,大多以兵貴神速為準則,兩人對郭嘉的命令多少有點不解,但來時程玉告訴他們要一切都聽郭嘉的吩咐,也就沒有提出什么反對意見。

是夜,營中巡哨的範圍人數都要比平時多上一倍,又有不少哨探離營而去。

第二天開拔以前,郭嘉卻將兩人招到了自己的帳中,然後面色嚴肅的對兩個人說:“二位將軍,從今日起,每日行軍都不得超過五十裏,遇到地形復雜之處要小心探察才可通過,告誡手下兵馬小心敵襲。”

兩人這才知道營中戒備了一夜是為什么,但還是一頭霧水,高覽小心翼翼的問:“郭先生是如何知道敵軍會來襲擊的啊?”

“劉備軍無故轉攻為守,必是有所掩飾,我想他很可能會在我軍前進的路上布置軍馬,小心一點總是沒有壞處的。”

高覽張郃還都算是比較聽話的孩子,於是各告誡手下兵將小心,這一路行下來還沒有遇到什么情況。

等日過中天,開始有哨探陸續的回來,二將聽的清楚,大多是說前面各處險要之處的地勢和環境,郭嘉將每個人的回報都記在腦中。

這一日雖然無事,但兩人見郭嘉如此認真自然一點也不敢掉以輕心,沒用郭嘉吩咐,已經按照昨日的方法安排好了巡哨。

次日又行了一段路,郭嘉突然叫住軍馬,然後對高覽張郃說:“兩位將軍,以下的路程更要多加小心,昨日探馬回報這裏地形復雜,又有人馬行動過的痕跡,如果敵軍有埋伏,很有可能就在這裏。”

兩將當下不敢怠慢,帶領軍馬小心行去。

轉過兩個山坳,突然一聲炮響,一支軍馬由山上殺下,為首一將黑盔黑甲烏騅馬,高喊一聲:“燕人張翼德在此,敵軍還不下馬受縛。”

徐州兵雖然被嚇了一跳,但早有準備,又哪裏有什么慌亂的表現,等候多時的弓箭手已經半蹲身軀,搭弓上箭,羽箭如蝗。

等敵軍衝到近前,弓箭手向反方向一退,陣前馬上換成了刀矛,兩軍就戰在一起。

張飛往來衝突,雖然無人可擋,但手下的軍卒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以前一直沒有經過什么太嚴格的訓練,雖然諸葛亮來後嚴訓了幾個月,但戰鬥力又怎么和訓練有素久經沙場的徐州軍比。

手下副將廖化見敵軍早有防備,只得奮力殺至已經殺起了性的張飛身邊,高聲喊到:“三將軍,敵軍陣容嚴整,怕是早有防範,敵人眾多,再打下去對我軍沒有什么好處,還是先撤吧。”

張飛正在興頭上,手下一點也沒停,回廖化一句:“讓我再殺一陣。”

廖化見自己人越來越吃虧,無奈之下只得使出殺手 :“軍師有令,敵人有防範就馬上撤退,三將軍不走,小心軍師的處罰啊。”

張飛現在已經很聽諸葛亮的話,聽廖化提起軍師,雖不甘心,但也只是嘟囔了幾句,挑開了身邊的幾個敵軍,然後不甘心的喊了一聲:“撤軍!”

高覽張郃正在前面與敵軍撕殺,見荊州軍要撤,也追了上去,張飛手上又癢,對廖化喊了一聲:“元儉先退,我來斷後。”又迎了上去。

高覽張郃以前沒有和劉備軍交過手,哪裏知道張飛是敵軍第一猛將,見對方主將過來,還在高興,要是能擒殺敵軍主將,可是大功一件,縱馬圍了上去。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niwyln樓主 發表於 2021-11-29 19:5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章 臥龍出淵 第九節:三策

作者:天狼01

程玉煩悶的一轉身,想走一走,卻正好與在身後的無瑕四目相交,萬分尷尬,不知道該和自己心愛的女人說些什么才好。

無瑕倒是一點沒有生氣的感覺,這個年代出個私生子之類的事情太平常了,她也還沒有考慮過將來會有什么後宮爭寵,子嗣奪嫡之類的問題。於是促狹的一笑,對自己的心上人說:“恭喜你做父親啊。”

關心則亂,現在的程玉人又變的笨笨的,會錯了心上人的意思,以為這裏面有什么失望生氣的成分在裏面,喃喃的說:“其實我也沒有想到過會這樣,我本來想和你要第一個孩子的。”

無瑕突然間聽到這樣的話,臉上飛紅,忙低下頭躲到了一邊,神情倒是十分可愛,可惜程玉沒有時間去注意這些,只能為他自己的問題頭痛。

這樣的問題後悔也沒有用,他需要好好的理清一下頭緒,也許放開還算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他也就不再去思考這些,只是回信請貂禪先照顧她們母子,等自己回去以後再決定怎么處理吧。

程玉先放下心中一切麻煩的事情全力備戰曹操,而郭嘉已經帶領軍隊向淮南行去。

軍馬雖然還在路上走走歇歇,但間諜卻早已經到達了荊州,劉備要割據淮南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樣飛遍荊州。

當伊籍得到這個消息可是震撼不小,他雖然潛意識比較傾向劉備,卻不願意將劉備想成會有這種想法的人,於是馬上寫密信將這裏的流言轉告了劉備。

荊州兵已經進攻壽春月餘,張遼自從吃了諸葛亮一個暴虧以後,已經決定了堅守待援的方針,任諸葛亮千般妙計,也是無可奈何。

張遼在駐扎淮南的時間裏,不但治軍有方,百姓也深為愛戴,幾乎把張遼當成了自己人,劉備馬此次到達這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百姓對劉備軍的事情是能拖就拖能躲就躲,別說幫助,還沒有搗亂就是很給劉備面子的事情了。

一段時間下來,劉備的糧草已經略有不足,只好先放緩攻擊,等待荊州方面的支援,伊籍的書信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到達了劉備的手中。

此時諸葛亮在劉備軍中已經建立了威信,事無巨細都有他一手掌握。劉備看過書信,皺著眉頭將信轉交給了孔明,問到:“軍師,荊州突然出現這樣的流言,是什么人散布的?我們又該怎么辦呢?”

諸葛亮仔細看了一下伊籍的書信,心中已經有了大概的結果,回答說:“主公,我想這個消息恐怕自徐州來。我剛剛得到消息說徐州的程玉派郭嘉帶領人馬來支援壽春的張遼,這個郭嘉很有謀略,從前在曹操手下就是第一智囊,恐怕這個消息就是他或者程玉手下的其他謀士散布的。”

“哦,軍師你看我們是否應派人會荊州去向景升解釋明白我們的心意,戳穿敵人的陰謀。”

“這樣做恐怕與事無補,劉表為人耳軟心活,手下的舊將又大多對主公心存疑慮或者嫉妒。恐怕不要多久他就會聽信謠言對我們掣肘,恐怕這裏的情勢要變的危急了。”諸葛亮對劉備解釋了一番。

見劉備臉上愁容更盛,他又繼續說:“主公,我看我們不如先下手為強,乘徐州的敵軍還沒有到達,敵人不敢輕舉妄動,我們馬上撤回荊州去,等到了荊州城,一舉殺進去,荊州唾手可得。”

劉備的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連聲說不。“不可啊,不可,此事大大不妥。景升於我落難之時容我於荊州,對我又是百般照顧,就算是對我心存懷疑也只能夠剖白心績,如果無故與其交兵,豈不受天下人唾罵?”

“唉,主公。行大事者不拘小節,主公欲救天下百姓,又豈能為此等小事所束縛?”

孔明是苦口婆心的勸,手下眾將也大多對劉表沒有什么好感,紛紛勸說劉備聽從軍師的建議。

但劉備就是認準自己的想法,反過來有懇求諸葛亮:“軍師,你就沒有其他什么辦法能讓我不失大意的度過這次危機嗎?”

諸葛亮聽了無奈,只能說:“主公,剛才我跟你說的乃是上策,要說中策嗎也有。既然劉表這裏容不下主公,您就不妨另投他人,益州地廣民豐,又少經戰亂,主公可盡起麾下兵馬前去投奔,先取益州為基業,避開程玉等人的鋒芒,等羽翼豐滿以後再起兵討賊。”

“那下策呢?”劉備幹脆問到底。

“下策是我們就應了敵人的流言,幹脆在淮南起兵,或者等回到新野以後割據南陽,但這兩個地方都是在幾大勢力的夾縫之中,四面又都是敵人,其困難就可想而知了。”

劉備思考了一陣,然後才說出一句讓孔明摔倒的話:“軍師,我覺得這三策都不是十分好。”孔明把所有能用的方法都概括進來還是沒能讓劉備滿意,但他也知道實在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想,於是繼續說:“我們不如先老老實實的待在這裏,等景升作出反映,我們在考慮後路不遲。”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niwyln樓主 發表於 2021-11-29 19:5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章 臥龍出淵 第八節:長子

作者:天狼01

其實有時候難題就是一層窗戶紙,一旦捅破,所有人都會覺得太簡單。郭嘉的計策就是如此,他對程玉說:“大司馬,其實我們也不必在劉備的事情上費太多手腳,荊州的舊將多對劉備心存懷疑,連劉表也受到這種想法的左右,不然就不會兩路兵都失敗以後才派劉備打前陣,我們只需要派細作在荊州全境散布劉備欲奪取淮南自立門戶的消息即可。荊州的眾將定會在劉表面前攻擊劉備,別說劉表不信任他,就算劉表相信劉備也架不住這么多的人說壞話。”

“我猜劉表到時會命劉備回到守地,而由自己的心腹接管劉備的戰果。如果劉備聽命的話,不管他手下人有多厲害,都已經不在我們考慮的範圍之內了。如果他拒命,恐怕他們自己就先內鬥起來。到時候劉備絕了外援,而淮南之地又久受大司馬恩澤,他就變成一株無本之木,任君砍伐了。”

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以後,郭嘉心頭的壓力竟然奇跡般的消失。然後他又對程玉繼續說:“如果大司馬信的過我的話,我願請命為大司馬消除這一後患。”

其實他心中的真實想法是遠離曹操與程玉的戰場,讓自己眼不見心不煩。

程玉自然也知道他的意思,不過難得郭嘉都已經主動要求領兵出徵了,這不是更進一步了嗎?於是點頭讚許說:“奉孝之言有理,如果奉孝願意為我解難,乃是我的幸運啊。”

眾人大多是才識卓絕的人,剛才是被已經混亂的徐庶搞偏了思路,如今仔細一想,確實就如此簡單,對郭嘉的冷靜不由刮目相看。

最後的方案就按照郭嘉的建議決定下來,程玉多郭嘉自然沒有什么懷疑,一般才華越高的人就越守信用,特別是關係到他們自己名聲大事的。但在助手方面,程玉還是比較頭痛的,趙雲與劉備他們的關係太好,到時候容易束手束腳,太史慈是自己的哥哥,而且在位列三公,讓他去做郭嘉的副將無法說出口,管亥在史實中是死在劉備軍之手,紀靈已經沒有逃脫命運了,管亥這樣的重要武將就更要小心了。

最後程玉終於找到兩個比較安全而且本事比較大的人,他命高覽張郃兩人隨郭嘉南下住張遼一臂之力,並且又從徐州汝南抽調了少量兵馬來協助郭嘉的支援行動。

程玉對張遼的安危十分在意,而郭嘉又想早日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兩人自然一拍即和,沒有兩天,郭嘉就帶領兵馬開赴淮南。

不過就在這兩天之內,又有一個不知道是好是壞的消息傳來。

其實這個消息只和程玉一個人有關,而且要從標準的分類來看,應該是一個絕好的消息。

原來這個消息的來源卻是貂禪,那天散帳以後,程玉正在自己的帳中規劃下一步的行動,卻突然有徐州的使者快馬到來,讓程玉緊張了好一陣,如果現在徐州再出點問題,可就真是讓他焦頭爛額了。

但他一看到使者,竟然是自己府中的家人,他們來又能送什么樣的消息呢?程玉有一點疑惑,程玉一直沒有娶正室,他府中的事情現在由貂禪做主,這封信就是貂禪傳來的,程玉一看,臉色說不出的難看。

此時無瑕正在帳中,她與程玉之間根本沒有什么秘密可言,又有女孩子通用的好奇心,也悄悄的湊過來看,等她讀完上面的內容,真是不知道怎么說程玉好。

貂禪的通篇都是恭賀程玉做了爸爸。——雖然程玉一直很想做個好男人,但畢竟在這樣一個花花世界裏能守身如玉只能是童話,他在某些貂禪不方便的時候,也會打打野食換換口味,不過沒有想到一直小心之下,竟然也會“幸運中獎”,而且生了個兒子。

其實在這個時候沒有什么計劃生育,如果按照古代的慣例,你生了孩子搞不好政府要獎勵你呢,但其實程玉心中一直有一點心病,——他希望等自己有了正妻以後再考慮要孩子,讓自己的長子就是嫡子。既然都已經決定不回去了,在這個年代要是說按照現在自己的狀況不稱王稱帝的話,恐怕只有死路一條。

既然已經作好了有野心的準備,程玉可不想史冊上記載著由於自己的兒子爭權,王朝二世而滅,自然嫡兼長子是還算最比較有效的方法,可以盡可能的避免以後會出現的奪嫡之爭。如今,這個意外的長子讓自己該如何面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niwyln樓主 發表於 2021-11-29 19:5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章 臥龍出淵 第七節:分歧

作者:天狼01

程玉得到這樣的消息,只能哀嘆老天對自己的不公,為什么諸葛亮早不出來晚不出來,正趕上自己與曹操準備決戰,一定是個早有預謀的事情,他卻不想自己能有今天已經得到老天多少的眷顧。

不過程玉現在已經無心在出兵,只能老老實實坐下來與手下眾人好好的商量一下。

眾人聽說劉備襲取了淮南,都大感驚訝,一直以來劉備與自己的爭鬥都是自己這一方佔據上風,想不到劉備竟然突然間有了這樣可怕的實力。

當徐庶聽說諸葛亮已經保了劉備,臉色更是沉重,對程玉說:“主公,如果真的是孔明出山幫助劉備的話,恐怕對方就已經不可小視了。孔明尚在幼年的時候與臣交往頗厚,每論天下大事,常有不及之感。如今多年未見,雖音信不通,但料想其近年定又有所學,恐怕其才智以遠在臣之上。”

在座的眾人這幾年都看到了徐庶算無遺策,威風八面的表現,如今對一個初出山林的毛頭小夥子竟然如此推崇畏懼,不知孔明究竟強到什么樣的地步。

不過在座卻也有比較不服氣的,只聽劉備身邊的龐統說:“徐軍師不必妄自菲薄,我與孔明自幼相交,倒也沒有感覺他有多聰明,雖然比我強一點,卻也不多。近年我在主公身邊受益甚多,猶感遠不如軍師您,料想孔明就算有進步,又能強到什么地方去。”

說實話,程玉聽到這話,對諸葛亮更擔心了,龐統平日自負才智,除了自己和徐庶以外,還沒有見他服過誰,而且他對自己不過是敬畏,對徐庶不過是感激。但他卻可以說出孔明比自己強的話,可見孔明在他的心目中確實是個比較強的對手了。

但現在討論孔明歷不厲害卻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還不如好好想想下一步的對策,於是他將話題拉了回來:“卻不知各位對如今的情勢有什么樣的看法。”

徐庶也覺得自己如此誇讚一個敵人似有不妥,於是首先說:“無論孔明是個什么樣的人物,對劉備都不應掉以輕心,淮南之地接近我青徐之根本,文遠將軍新敗,恐難阻擋荊襄人馬,主公應對劉備早加防範,多派兵馬支援文遠將軍,以免動搖我軍的根基。”

陳宮卻是對此不以為然,他雖然一直與徐庶很少衝突,但也有政見不和的時候,這次他就提出了反對的意見:“元直此言是否過於高看劉備?劉備軍雖然僥幸取得了勝利,但不過是乘我大軍都在北方,而又加以偷襲而已。為了他而勞師動眾,錯失眼前的良機,讓人心有不甘,我想文遠文武兼備,又有壽春堅城,抵擋劉備之流,也非什么難事,況且又有江東孫將軍的幫助。眼下我們最大的敵人還是曹操。畢竟曹操縱橫北方多年,雖然經許昌一敗,但實力猶存,如今更搶在我們之前進入了並州,如果將主力南進,又用什么來與曹操爭奪並州。恐怕讓曹操恢復過來的威脅要比劉備更大!”

兩個人的見解並沒有對錯高下之分,他們都對各自認為的首要敵人有著很深的了解,因此有什么意見偏差是件正常的事情。大家根據自己對兩人的熟悉程度,也各有支持的對象,又一次出現了兩種想法都很正確,讓人難以決斷的狀況。

審配突發奇想,問徐庶和龐統兩人:“徐軍師,龐主簿,既然二位與諸葛亮交厚,能否以書信說以厲害,勸說他棄劉備而歸降主公呢?”

徐庶苦笑著搖搖頭,然後說:“以我和孔明的交往來看,孔明心懷奇志又秉性固執。主公很早就想見見他,我也曾經給他捎過數封書信,希望他能來徐州,但卻都如泥牛入海,料想他也不會一封都沒有看到,恐怕他是別有志向而不願來徐州任職。聽說他的兄長諸葛瑾深受孫將軍重用,他卻不肯前往投奔哥哥,卻加入了與孫家對立的劉表方,看來這只能是他自己的選擇,我們有怎么能說的動。——不過審先生此言倒可以一試,等我回去就給他寫信,希望這次他可以不再固執,聽一回勸告。”

龐統邊聽邊點頭,看來他對諸葛亮的看法與徐庶基本上一致。

突然程玉想起在一邊冷眼旁觀的郭嘉,想他這么半天不會沒有什么想法,大概是因為又涉及到曹操所以緘口不言,不過問問如何對付劉備,這不算違背誓言吧?

於是程玉對郭嘉問道:“奉孝不知對劉備之事如何看待,又是否有什么辦法可以解除劉備之患呢?”

其實郭嘉的心中早就想通了如何對付劉備,他不象徐庶龐統當局者迷,沒有任何心理壓力的他自然可以很輕易的看出劉備的弱點,但如果如此做了,豈不是幫助程玉決定去與曹操主公作對?最後鬥爭了半天,郭嘉還是決定遵守諾言,畢竟自己沒有說過不幫程玉對付其他人,於是將這條計說了出來。

他的心裏卻沒有感覺到,其實他心中替程玉思考已經開始比為曹操思考的要多很多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niwyln樓主 發表於 2021-11-29 19:5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章 臥龍出淵 第六節:失地

作者:天狼01

孔明聽到是孟公威的聲音,才將手中的農具放下,轉身望向眾人,看到田邊站立的劉備和馬上的關張二將也沒有什么太大的奇怪,只是對劉備施了一禮然後對孟公威說:“公威,你怎么不和我打一個招呼就將劉使君帶來這裏呀。”

劉備這才看到孔明的正臉,他還不過是二十多歲的年紀,身高七尺,面目俊朗,留著胡須,臉上還有汗水滴下。

為何孔明竟然會認識自己,劉備當即一愣。其實孔明以前自然沒有見到過他,不過他既然選擇隱居在荊州,對荊州的重要人物又怎么能不做一些了解。

孟公威聽見孔明問自己,回答說:“其實我與使君也是路上偶遇,得知他們要來拜訪你,就陪同使君一起來了。”他卻沒有和孔明說自己已經決定出山輔佐劉備的事情,然後又對孔明說:“你還站在田裏幹什么,多不禮貌,快出來。”

孔明聞言一笑,不但沒有出去,反而就坐在了田壟之上。

張飛大怒,就想縱馬過去將孔明一矛挑了,卻被關羽緊緊的抓住,劉備絲毫不以為忤,幹脆也邁步來到孔明身邊,深施一禮說:“劉備見過孔明先生。”

孔明不過是考驗一下劉備的氣量,對劉備的反應已經非常滿意,也起身回禮說:“山野草民,不知禮數還請使君見諒。不知使君來到山野有何事情?”

劉備將自己求賢若渴,深慕孔明的狀況與他一說,孔明微微一笑:“使君何必舍近求遠呢?公威乃是天下奇才,處理地方上的事情綽綽有餘,您又何必屈尊找我這個山野村夫呢?”

劉備又不好說自己已經得了孟公威,又得隴望蜀想將他一起收歸帳下,這樣不管怎么說,必然會得罪兩個人中的一個。

還好孟公威說話為劉備解了圍:“孔明怎能說如此話,我自知非天下之才,不過負一州郡之力,使君志在安定天下,非孔明不可啊。”

劉備也附和說:“還望先生為天下萬民著想,早日出山安定亂世。”說罷,兩眼之中以見淚水。

諸葛亮哪見得這個,連忙回答:“其實安定漢室只要有使君就可以了,徐州程玉雍州曹操不過都是矯命惑民之輩,非是真心為朝廷,但兩人勢力都很大,急切之間卻也動不得他們分毫。而江東的孫策,為人勇猛果毅,江東又是其祖居之地,甚的人心,加上周瑜等人的幫助,急切之間也能動他分毫。將軍可安心發展荊州,等時機成熟在入蜀中,以天府為根基東拒孫策,虛結曹操,趁程曹二人無暇南顧盡取南方之地,待其兩敗倨傷之時,揮軍北上,清側滅賊,則天下可定。”

劉備一聽,又施了一禮,然後說:“荊州景升,益州季玉,皆漢室之宗,我之親眷,又怎么能先對他們動手呢?”

諸葛亮回答說:“劉表劉璋都不是能成大業的人,他們想興扶漢室,必然要依靠使君,如果使君願意的話,又怎么能不將州郡相讓。”

劉備見他說的頭頭是道,更不肯放過到口的肥肉,苦苦懇求諸葛亮出山幫忙,最後幹脆又將一哭二哭三還哭的絕招使了出來,孟公威又在一邊附和,諸葛亮終於答應劉備出山輔佐。

等回家安排過家中的事情以後,眾人又一同回到新野。雖然孔明沒有想過介紹自己的朋友們來為劉備做事,但孟公威還是很習慣於士子的風氣,於是崔州平、石廣原等人都在他的引見下投靠了劉備,一時間,劉備帳下也是眾賢雲集,不過為首的還是諸葛亮。

等蔡瑁等人兵敗,劉表手下實在無人可用,終於在伊籍、蒯良等人的說服下,啟用了劉備。劉備一直等待著施展拳腳的一天,如今又有了諸葛亮等人,更是躍躍欲試。

這是諸葛亮的亮相之戰,他自然也不能掉以輕心,於是布置了周密的計劃。首先,麻痹徐州軍的注意,表面上遲遲不到達預計戰場,卻在暗地裏派遣關羽帶領人馬潛伏至安豐城下,奇襲安豐,又故意放求救的士兵逃到光州始故等地,調動張遼魏延的人馬,在半路截殺。雖然張遼治軍有方能遇襲而不亂,可畢竟是中了對方的計,只能撤兵始故,到了城下方才發現已經換了荊州的旗號,張遼進退無距,無奈下只有撤兵回到淮南。

又過了不久,魏延帶領殘兵敗將也撤了回來,他所統領的光州一部人馬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而鎮守安豐的紀靈終於沒有回來,他在關羽攻城之時,不備之下,被關羽斬殺。

集合敗兵以後,張遼又欲帶兵復仇,他哪裏知道劉備軍在得到諸葛亮以後已經如脫胎換骨一般,反而又中了諸葛亮的計策,連淮南等地也全部丟失,最後又一次困守壽春。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niwyln樓主 發表於 2021-11-29 19:5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章 臥龍出淵 第五節:訪賢

作者:天狼01

張遼鎮守淮南也已經數年,雖然中間出現過幾次危機,但也都撐過來了,從沒有象如今這樣遭到過失敗,程玉迫切的想知道原因,於是詢問發生了什么事情。

等士兵一說,程玉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因為一個程玉最不想遇到的對手出現了——諸葛亮。

且回頭來看一下南面發生了什么事情,原來再劉表三路進攻淮南的時候,劉備因為不受劉表信任加上荊州舊將的排擠,不敢施展手腳,只能在新野晦光養韜,卻在此時有幸結識了水鏡先生司馬徽。

水鏡先生雖然不熱心於仕途,卻幫劉備分析了一下一直沒有什么大發展的原因,當然還是那一套東西,最後他為劉備介紹了兩個人才,分別是隆中的諸葛亮和武陵的廖立,說此二人遠比太公仲父,近比張良陳平,簡直是天上少有地下絕無的人才。

劉備也非無心之人,這幾年一直在探求自己東奔西走沒有成就的原因,早感自己手下人才不足,如今聽說有這樣的大賢在自己身邊又怎能錯過,苦苦哀求水鏡告之此二人下落,水鏡無奈,只得指點了去尋孔明的路途。

找個機會,劉備帶著自己的兩個兄弟前往隆中山中去尋孔明,說來也巧,行經一樹林之中,恰逢一老一少二人正在下棋,談吐高雅,內藏機鋒,劉備心中一動,莫非這兩人中就有孔明在?於是恭恭敬敬侍立於旁。

說來這兩個人倒真有名士之風,對劉備在身邊,恍若不知,一盤棋下了近一個時辰,方才推枰而起。劉備見二人一局棋罷,方才敢說話,問道:“請問二位高人,哪位是孔明先生?”

老者一聽,哈哈大笑:“你認錯人了,老夫江夏黃承彥,這個是我的賢侄汝南孟公威。你說的孔明我們也認識,乃是我的忘年之交,不知將軍找他什么事情啊?”

劉備見這二人與孔明為友,料想也是世外高人,就想一並收歸自己帳下,黃承彥已經一把年紀,對功名早已經視如糞土,對劉備苦苦哀求很不耐煩,但見孟公威神色之間似乎有所動,幹脆做個順水人情,就將孟公威出賣了。

孟公威已為之所動,又被黃承彥這一攛掇,終於答應為劉備效力。劉備能得孟公威,也是一大收獲,當即請二人陪同自己去見諸葛亮,黃承彥怕再引火燒身,先行告辭了。

幾人在孟公威的帶領下,自然輕易的就找到了諸葛亮的草廬,離的遠遠的,就聽到裏面有一個年輕的聲音正在誦讀《春秋》,劉備轉身問身邊的孟公威:“裏面讀書的可是孔明否?”

一臉的急切,只等孟公威點頭就要衝過去抓人。

孟公威見劉備如此急切,微微一笑說:“劉使君莫要著急,此人並非孔明,乃是他的三弟諸葛均,我們過去問問諸葛亮是否在家。”於是,幾人來到門外。

孟公威一叫門,諸葛均就趕了出來,他與孟公威等人是素識,邊走邊說:“孟兄好久沒有來了,不知最近又在做些什么學問,可否教導小弟一二。”

一打開門,卻見有陌生人在,臉上有些疑惑,孟公威為大家相互介紹,一問孔明,諸葛均卻是一臉遺憾的說:“我二哥今天閒來無事,去田裏幹活了,你們是等他一會兒還是要我把他找回來。”

張飛聽見這話,一臉的不高興,在劉備身邊嘀咕說:“大哥,一個農夫又能有什么本領,我看請了孟先生就算了,這樣的山野之人不見也罷。”

劉備小的時候本是苦出身,對此倒是沒有什么看法,勸張飛說:“豪傑多起於草莽,你大哥何嘗不是織席販履之輩,不過是英雄受困罷了,能讓這么多一時豪傑結交為友的人,又怎么能是凡夫俗子?”

張飛聽了不再說話,於是大家問明了諸葛亮所在的方向,一行人又向田間尋去。

正行之間,忽聽的田間一陣歌聲傳來,“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陽有隱居,高眠臥不足!”劉備聽的心神一陣激蕩,問孟公威道:“歌者是否就是孔明?”

孟公威辨認一下,然後點點頭說:“正是。”

劉備顧不得說什么,跳下馬來奔歌聲傳來的方向飛奔而去,及至近前,見一個高大的身影正在田壟中忙碌。卻又不敢說話,只得站在壟邊,靜靜的候著孔明,身後馬蹄聲響,其餘幾人也到了田邊,諸葛亮卻充耳不聞,只管做自己的事情。

孟公威見他的樣子,笑了一下,然後喊道:“孔明,老友伴貴人來訪,你怠慢了老友尚可,怠慢了貴人,你可擔當的起嗎?”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niwyln樓主 發表於 2021-11-29 19:5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章 臥龍出淵 第四節:喜憂

作者:天狼01

只要對方肯說話就會給自己造成機會,這是程玉的想法,既然對方已經有問題了,自己就要把握機會讓這次對話進行下去,於是程玉給了沮授一個肯定的回答:“是,一個臣子如果能為國盡忠的話,是最大的榮耀。”

沮授得到這個回答略微有了一點精神:“那么大司馬為什么不能讓我殉主,給我一個榮耀的收場呢?”

程玉等的就是這個問題,他為了勸降忠臣猛將,特意準備了幾個套路,這也正是其中的一個,馬上毫不猶豫的回答:“那么請問沮先生,你所謂的‘國’,是天下萬民的國,還是袁氏一家一人的國呢?”

沮授顯然以前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被程玉這一軍將的不知如何回答,心頭也開始有點迷茫。

程玉為了擾亂沮授心志,趁熱打鐵的說:“不知道當初請袁本初進冀州的時候,沮先生為何不為韓刺使死節呢?”

這句話可衝到了沮授的肺管子,沮授這么多年唯一可以引為醜事的就是迎袁紹進冀州,當即反駁道:“韓文節並非聰明雄略之主,圖謀大事,不過是自取敗亡,獻冀州於袁公,可保全其首領妻孥,又有何不對,況且袁公又是忠良之後一心為國,降其有何不可?”

程玉已經感到沮授被激怒了,連說話中都已經存在了詭辯的成分,但這樣的情形恰好是自己追求的,在這種激動的狀況下,就很容易讓對方順著自己的思路走了。他馬上話鋒一轉:“沮先生此言不無道理。”讓沮授先將心情平復一下。

緊接著趁沮授還沒有回過神來他又說:“但袁公也並非聰明雄略之人,數拒先生於符皓之忠言,是其不聰;任二子掙權而不問,是其不明;猶豫不絕,多疑難斷足見其無甚雄略。本初尚且如此,其二子更加不堪,如此之主,有如何值得忠臣為其死節?”

沮授在激動之中,聽見程玉的話似附和自己卻又暗藏批評,心中思慮之下更是茫然。聽見程玉又說:“袁本初雖為朝廷肱股,卻不思報效朝廷,一心為子侄謀出路,又算什么一心為國?如今趙王正在徐州監國,欲平滅逆賊曹操,此正為忠君愛國之士報效朝廷,各盡其智的時候,您卻欲為一不值得死節之人而死,豈不受天下之士恥笑?”

被這一番說辭打動,沮授的內心動搖的更加厲害,程玉感覺到有戲,又繼續給他灌輸光明美好的前景:“如果沮先生肯報效君王,拯朝廷於危難,救百姓於水火,乃是國家之幸事,黎民之幸事,定可名彪青史,為後世士子所景仰。”

此時的沮授已經完全跟著程玉的思路走了,名彪青史,為後世景仰,這是每個古代文人最高的理想,又何嘗不是沮授的理想。在這理想的誘惑下,沮授已經完全忘記了袁尚,如醍醐灌頂般感覺眼前一亮,以致不住興奮的對程玉說:“罪人沮授願為朝廷出力。”

一聽這話,程玉終於舒了一口氣,總算沮授是開了竅,忙叫手下的士兵將沮授的綁繩解開,沮授一獲自由,就掙扎著要起來給程玉行禮,被程玉死死的按在床上,告訴他要保重身體,天下萬民還在翹首等待他。也無非是些阿諛的話,不過對此時已經熱血沸騰的沮授還是十分有效,也讓他十分感動,乖乖的躺在床上休息。

程玉離了沮授的房間,又吩咐士兵一刻不離的照看著沮授,防備他萬一又有什么想不開再自殺之類的。不過沮授還算老實,被程玉勸服之後飯也肯吃了,一心的要養好身體後去報效朝廷。

現在幽州需要解決的問題基本上有已經完了,程玉也得到了曹操正在並州的消息,他知道以曹操的實力,自己必須馬上離開幽州趕到並州,才能爭取在曹操口中奪下一點食來。

還好和烏丸的談判比較順利,幾天以後已經訂下了盟約,烏丸繼續對漢朝稱臣,烏丸人可以隨意的進入漢朝的土地,——當然是不允許一次超過百人的,而且不允許在幽州邊界滯留。在青州劃出了一片土地,允許烏丸人居住,但居住的烏丸人必須受漢朝官吏的管理,所承擔的賦稅徭役也是一樣的,包括兵役。田疇被任命為新的烏丸校尉,帶領人馬駐扎在長城之外與烏丸的單於一起管理烏丸事務,程玉又向朝廷申請對幾個單於進行新一輪的冊封,按照他的影響力來看,這次冊封一定會被批準。另外在長城邊建立一個集鎮,允許漢人和烏丸人自由的交易,這樣的交易對兩面都比較有利,畢竟青州養馬會不會和塞外一樣好還沒有經歷過驗證,在此之前,程玉可以用鹽鐵來換取塞外的良馬來擴充自己的實力。

等這些事情都定下來以後,軍隊也修養的差不多了,右北平在沮授的書信下已經歸降了程玉,現在他解決了後顧之憂,要去和曹操爭奪並州了。

在出發之前,程玉卻接到了第一個讓他十分震驚和頭痛的消息——張遼兵敗。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niwyln樓主 發表於 2021-11-29 19:5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章 臥龍出淵 第三章:求死

作者:天狼01

程玉也比較認同這種看法,在他的年代已經很少有狹隘民族主義者,他的心目中民族融合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連連點頭表示對郭嘉的支持。然後他又轉身看了一圈其他的人,問道:“不知大家還有什么補充的沒有?”

倒不是他看重郭嘉而看輕手下群臣,其他人大多跟了自己很久,不會在字句上與自己糾纏,但郭嘉第一次發言,總是要給一點面子,以後才會越來越沒有隔閡。

其實眾人還真的就沒有反對的意見,對程玉如此說法自然就沒有什么感覺,不過徐庶想了想還是補充了一點:“主公,我們僅僅許其遷入中國是不夠的,還要對起本身施以教化,讓其學習我大漢之禮儀道德,才能讓其徹底開化。”

這一補充,方案就更完整了,眾人再說,也只能是在枝節問題上給予建議,大略方針已經如此。

程玉在次日又邀請蹋頓至城中飲宴,酒酐之際,向蹋頓婉轉的表達了自己方面的意見,並表示如果烏丸人願意內遷的話,可以在青徐之地比照屯田的例制安排土地任其自謀生計,不過和屯田要交一樣的稅輔。

烏丸人本就是為了肥沃的土地而來,如果能不動刀兵的解決這個問題,又有何樂而不為,不過蹋頓雖然是部族的大首領,這樣重大的事情還需要各部長老一起商量決定,很快就有一只人數眾多的烏丸人民代表團來到幽州城與請求與程玉商量具體的細節。

不過這些問題程玉還是不算很擅長,他以後世的觀點給手下人幾條建議,陪同這些少數民族的貴族聊了一次以後就將這件事情徹底的交給手下處理,只等最後看結果。

這些問題都是有人解決的,還有一個需要程玉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收服沮授。

卻說程玉來到軟禁沮授的公館,整個幽州他最大,一路行到了沮授的房外,守門的士兵慌忙將門打開跪倒迎接程玉。

程玉有些怪他們無理,正要報門而入,突然見到裏面的情景,臉色變的冷若冰霜,沉聲問到:“我不是叫你們要好好照顧沮先生嗎?難道這就是你們的待客之道?”

原來,沮授被繩子緊緊的縛住,橫放在床上。

看守這裏的士兵一見程玉生氣,呼啦啦跪倒一片,磕頭如搗蒜般說:“主公息怒,主公息怒,小人們有下情回稟。”

程玉強壓住怒火問道:“有什么話,快講。”

“稟主公,我們開始確實是按照主公的命令做的,將沮先生放在這裏休息,一點不敢怠慢,這所房子還是按照主公的要求選的最好的一間純木房屋,也將屋內所有的鐵器都收了去。但那天沮先生醒來得知是在幽州城後就以頭撞墻,幸虧主公的吩咐才沒有出什么事情,他見如此不能自盡,又巧言將我們騙出屋子,以塌上的薄被解繩欲懸梁自盡,幸虧我們聽到聲音及時趕到才將他搶救下來。大家怕他再尋死讓我們也受到牽連,才不得以出此下策。”

程玉聽到這裏已經原諒了這幾個小卒,確實,如果一個人想要尋死,只要還能自由行動就讓人防不勝防,也只有綁起來這一個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了。

那個士兵還在繼續說:“這幾日如果不是我們強行灌他一些粥水,恐怕他就是餓也餓死了。”

程玉早就料到沮授可能會尋死,才讓手下的人做了那么多防範,但沒有想到沮授求死的欲望會這么強烈,又聽說沮授還在絕食,也就顧不得再報門,徑直闖了進去。

一看到沮授現在的樣子,程玉幾乎要認不出來,本來就消瘦的沮授在這幾天絕食以後,已經快看不出本來的樣子,雙頰不但深陷,而且在蒼白中隱隱透著青黑。兩眼恰好相反,由於浮腫,而略略的有些外突。嘴唇也已經發青,有因為缺水幹裂開許多破口。

程玉看的一陣心痛,田豐已經死了,讓自己連他的遺體都不敢看,難道沮授也要活活的死在自己面前嗎?他低聲的嘆了一句:“沮先生,您這有何必呢?”

沮授聽見了程玉的話,眼睛略微動了一動,卻沒有張開,也沒有說什么。程玉知道自己必須要在今天就能夠勸服沮授,不然看著這樣的情形,不用多久,沮授就撐不下去了。但要勸說又不知道從何而起,只能先想辦法和沮授聊天,想辦法找出沮授心理上的要害。

於是他也不管沮授有沒有聽,徑自與沮授說話,力圖開解沮授,當他說到司馬遷對泰山鴻毛的論斷時,終於引得沮授說了話:“沮授又個問題想問大司馬,不知道為人臣者為國盡忠是重於泰山還是輕於鴻毛呢?”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niwyln樓主 發表於 2021-11-29 19:5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章 臥龍出淵 第二節:治胡

作者:天狼01

但既然龐統是來報喜,為何不見張燕的人,程玉心中有點奇怪。龐統這點臉色還是能看的出來的,忙解釋說:“稟主公,這次張燕帶領全部人馬連同家眷一同歸順主公,太史大人見對方的人數實在是多,安排他們先駐扎在城外,料想不用多久就可以進城。”

既然這樣,程玉也就沒有心思和蹋頓兩個人慶祝,於是命令手下依舊準備酒宴,不過要等太史慈和張燕過來再開始。

過了好久,程玉都等的有點心焦了,才有士兵進來報告說:“太史大人與張燕求見。”本來太史慈是不用通報就可以進來的,但不好私自就將張燕帶進來,更不好讓張燕一個人在外面等待,所以才派人進來通報。

程玉一聽,忙帶領手下的眾文武列隊相迎,蹋頓一個人在這裏也是無聊,幹脆跟在程玉的身後出來看看熱鬧。

離著老遠,張燕就可以看的出誰是這裏的最高長官,緊搶幾步,對程玉行禮說:“罪人張燕,聽說有烏丸蠻夷進攻天朝州郡,特來助陣。”

原來太史慈忘記和張燕介紹蹋頓已經和程玉講和的事情。程玉正想解釋,身後卻有一聲雷吼:“小子說誰是蠻夷!”卻是蹋頓不高興了。

張燕聞聲一抬頭,他久居北方,一看服色自然知道眼前是個烏丸人,也十分吃驚,說:“程司馬,難道你與烏丸勾結不成。”

這可不是個小事情,在古時無論歷朝歷代,勾結蠻夷都是一個讓漢人唾棄的名聲,程玉忙解釋說:“張將軍不要誤會,烏丸已經和本官約定退兵,乃是我大漢兄弟之邦,又何來勾結一說?”

見張燕還是有些不信,身後的太史慈也解釋說:“張將軍,大司馬說的都是實情,他是孤身比武戰敗了烏丸的蹋頓大王,才讓烏丸同意講和退兵的。”

蹋頓對著勝負名聲之說根本沒有什么感覺,也插言道:“正是,我欽佩你們大……馬的武藝人品,寧願臣服於大漢,我們已經不打了。”

他有點搞不明白程玉的官職,所以含糊一說,將程玉變成了“大馬”,眾人有些忍俊不禁,但也只能強抑笑意。

雖然張燕不知道具體的經過,但聽眾人的意思已經能猜出個大概,這本就是一個崇尚英雄的年代,聽說程玉是單身降伏了烏丸,張燕自然是肅然起敬,他自然不知道這裏面還有白馬騎兵的大功勞。不過就算知道,白馬騎兵是程玉的部下,這也可以說是程玉的功勞。

即使張燕看蹋頓還是很有戒心,但本著禮儀之邦的態度,也不能讓對方太難看,蹋頓自然更感覺不出來區別,因而眾人相談倒也甚歡。

程玉見主角已經基本上都到齊了,請眾人回到大廳中參加他的宴會。張燕也是一個豪爽之人,和蹋頓聊了一陣,見蹋頓全無心機的樣子,也逐漸消除了戒心,氣氛越來越融洽,盡歡而散。

過後,程玉開始解決這裏的後續問題,張燕的黑山眾雖然有十數萬,但具有所有農民義軍的通病,老弱婦孺混雜,除了兩三萬精兵能夠達到程玉的要求以外,大多還是需要他費心安置的。

說起來也幸虧張燕縱橫河北十餘年,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要不然還真不好處置這些人。

還有一個比較難解決的是烏丸的問題,雖然自己這次收服了他們,但難保以後不會再來騷擾邊境,能不能有一個什么方法,可以將這個民族矛盾化解到最小呢?

說起來也容易,只要實現了民族融合,自然不會再有任何矛盾,但不生活在一起,融合有從何而來?要這些烏丸牧民進入幽州,又如何敢保證他們不會逐漸將幽州蠶食呢?

程玉為了這個問題,特意又將自己的心腹集合在一起商量,這回他幹脆將郭嘉也叫進這個小圈子。

郭嘉看到在場的眾人也知道程玉這次會議是個什么級別,自己一直受到程玉的重視,如果什么也不說有點對不住程玉,何況這次的問題是個關係到國家安定的大事。於是他想了一陣進言到:“大司馬——”他還是難以適應程玉是自己主公這件事情,“愚有一策不知可行否。”

程玉本來並沒有對他抱多大希望,一聽到郭嘉說話,自然是欣喜弱狂,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忙肅容恭聽。

郭嘉說:“確實胡漢雜居是讓兩族不在敵視的好辦法,但在這邊北之地也卻有不適合,愚意以為,大司馬可允許胡人進入漢地居住,但卻要在國境五百裏以外,離此範圍無論是居住生活,甚至牧馬射獵均可,只要他們遵守法律,交納稅賦。五百裏以外已經盡是漢人,即使他們有異心也無計可施。而且我觀青徐之地百姓敬大司馬如神,又未受狄胡之害,料想是可以接受他們的。”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返回頂部上一主題下一主題返回列表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